董市镇金龙村位于董市镇西北,临近安董,距董市集镇7千米,由于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被市委市确定为全市30个重点脱贫村之一,并定于2015年底当年脱贫。经过近两年的扶贫攻坚,该村已于2015年底实现了脱贫出列目标。按照市扶贫攻坚工作要求,市农机局对该村扶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230人,365户,耕地面积2867亩,堰塘180余口300余亩,农作植以水稻、柑橘为主。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920 元。2014年被市委市确定为重点脱贫村,全村贫困户4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元。2015年,经过精准识贫剔除28户,确定全村精准扶贫重点户12户25人。
在驻村市级领导、市农机局和董市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经过金龙村委会一班人的主动作为及全体村民的自主发展,到2016年底,全村硬化村级主要道10.5公里,农户改水325户,使用沼气池农户220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585 元,全村贫困户40户124人人均可支配收入 6623 元,其中12户精准扶贫重点户2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134元。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93833元,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目标。
1.开展调查,查找不足。2014年前,该村以水稻、柑橘种植为主,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土地浪费较严重,乱搭乱建的现象较为普遍,无村民活动场地及文化设施,医疗条件简陋。道网系统不完善,各级道普遍偏窄,村内道衔接不通畅,泥土较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淤泥堵塞严重,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鱼塘数量较多,但面积不大,且多数鱼塘水源不畅通,水质浑浊;柑桔高优质果率和商品果率不足50%,品质较低等诸多问题。
2.认线年,市、镇工作组及村委会按照“要致富,先修”、“要发展,找项目”、“重民生,保健康”的原则,落实了村级道建设计划:对相对集中居民点保障道建到户,做到户户通;分散居民房屋再建计划,要求再建房屋全部建到指定道旁边;加强田间道建设,晴雨保障田田通。找准村级发展项目:争取市委市及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将农田项目争取到金龙村实施;穿针引线,寻求有能力的农民合作社到金龙合作,建设村、户及合作社共赢新格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改良原有产业柑桔,实行产业升级;加强村银结合,建设农村金融帮扶试点;开展村网结合,建设村级电商。改善民生保障健康:一是建设符合农村医疗条件的村级卫生室;二是完善村委会体育设施;三是改善贫困户用电、饮水、电话、娱乐等条件。
1.按照程序,初选名单。首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和初选出本村40户贫困农户名单。然后工作队审议贫困农户名单,做到家家到、户户落,并走访初选贫困户邻居,再次确认贫困户名单并进行公示。
2.精准核实,确定名单。驻村工作队员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到贫困农户家中核实,对核定不准确的改正,最后评定贫困户为12户25人,其中:低保户4户,五保户4户,贫困户4户。如原五保户王帮元一家3人,虽王帮元夫妻均双目失明,但其女儿现已22岁,已不再符合“五保”标准(以前其女未成年没有劳动力时已办理了“五保”),但由于其女收入低,年收入符合低保标准时,工作队员及时找到村领导及镇民政部门,将其由“五保”户改办成“低保户”,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1.加强教育,思想脱贫。市、镇工作队将全市农机系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与“八送活动”送理论、送科技结合起来,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班办到了董市镇金龙村,要求全体金龙村干部要首先从思想上脱贫,认真肩负起责任,切实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阳光洒向金龙村每一个角落。
2.政策下乡,科技脱贫。组织市农机推广站在金龙村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聘请农业、农机、畜牧、水产等各方面的专家到村授课。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启动暨“送政策、送科技、枝江农机下农村”活动放在驻点村举行,强化政策宣传、科技展示,鼓励农户购置农机具实施产业脱贫。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到该村流转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积累。
3.因户制宜,精准脱贫。采取市、镇、村组干部包户,分别实施产业发展、助学扶智、医保农保、政策兜底等措施,使他们尽快脱贫。实施产业发展脱贫5户。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脐橙、生猪养殖等产业,依托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租赁集约经营1000亩,帮助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到市内相关企业打工,实现土地租凭收入及打工收入相结合,使5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助学扶智到位1户。对贫困家庭学生协助申请助学救助金,帮助他们办理助学贷款手续;通过市总工会解决贫困学生补助资金2000元,通过雨露计划,解决每学期2000元学费。兜底解决6户。对完全劳动能力的依托兜底解决6户。全员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村养老保险。
1.寻求资金支持,解决建设经费。驻点单位对该村挤出扶贫经费10.5万元,拿出慰问金和慰问物品13000多元,解决扶贫项目资金1770240元。化解村级债务164户49.8万元,到2015年度底村级债务全部化解结束。
2.广泛争取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将农田土地项目放在金龙村实施,到目前已农田110余亩。落实道硬化6.4公里147万元。落实农村体育器村10件2万元,落实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资金7万元。落实村卫生室移址重建资金13万元,落实金融扶贫及村级电商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和村级网店平台建设。
3.实施产业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依托花卉苗木(品种有樱花、茶花、海棠花、红花玉兰、楠树等),进行土地流转或租赁扩大规模,每年递增100亩,增加农民收入10万元。依托绿景鑫等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让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包技术、包投入、包销售的方式脱贫致富,落实农田800亩。改传统农业种植为高效收入种植,将部分旱地发展脐橙,在原有基础上再扩大达到500亩规模。另外蔬菜种植达到100亩,白瓜种植400亩。培植生猪养殖年出栏500头至1000头的大户达到5户,水产养殖全村现有养殖水面近300亩,放养品质优秀品种,提高单产。帮助农民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农民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100人次,提高农民劳动技能。解决资金1万元,用于重点贫困户“四务通”建设。落实光伏发电项目红利分配,使该村年增集体收入5万元,2015年村级集体积累达到19万余元。
(一)精准扶贫网格,强化扶贫管理。以网格化管理为主线,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动态服务为保障,以网格员动态监测为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与农村网格化管理系统信息对接、与农村网格“四务通”平台相融,实现平台整合、信息共享,精准到户、双向互通,痕迹管理、动态更新。村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贫困户不漏1户,不掉1人。
(二)培强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带动。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促进村级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一村一品”的思,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一是依托刘启华的300亩花卉苗木种植,进行土地流转或租赁扩大规模。二是依托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逐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机械化作业。三是调整种植结构,改传统种植为高效种植,将部分旱地高岗地发展脐橙种植。四是发展养殖业,培育牲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大户5户以上,发展高效水产养殖300亩,对贫困户实行代耕代种代养,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实施绿化造林,洁净乡村家园。一是加强农村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理专项行动。二是广泛开展农村和文明卫生习惯宣传,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厕、改圈,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三是进一步健全“三员合一”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卫生长效机制。四是加强村庄绿化,年均新栽树林20亩,户平植树10棵,改善乡村,提高人民群活质量。
(四)发展电子商务,增强农业后劲。依托京东枝江服务中心,大力支持金龙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打造金龙村地方脐橙、优质稻、花卉、畜牧水产养殖等特产品牌。
(五)强化大病救助,实施政策兜底。对因病因灾的农户及时加强,发现有新的返贫迹象的农户迅速制定帮扶措施,的确属大病的立即纳入大病统筹范围,需要办理特殊门诊及时办理特殊门诊,对新产生的五保户、低保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需要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发现1人办理1人。
精准扶贫攻坚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劳永逸之策,重要的是如何保持精准扶贫之成就,如何让已脱贫农户不再返贫,更要让所有农户不会因病因灾重新致贫。:
1.盘活集体资产。目前,金龙村现有当家堰塘180多口,水库1座72亩。按250-300元/亩计算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9万元。
2.加强光伏发电项目资金管理。利用好光伏发电项目分成5万元/年资金,找准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增加村集体收入。
3.抓好村土地流转及项目资金引进。引导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做好土地集中流转,开展农田综合整治,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到金龙村进行规模种植和实施优质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
1.强化产业带动。由市、镇牵头找准产业大户,利用无息或贴息贷款政策制定扶贫措施,对重点贫困户(无劳力)进行机械化代种代养服务,保障重点贫困户收益;加强贫困户(有劳力)农业技术培训,简化贷款手续,落实产业发展资金。
2.规范政策兜底。对已实施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及时根据当地生活水平重新制定国家兜底政策,保障政策兜底贫困户不会因为地方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重新致贫。
1. 强化扶贫网格管理。对办辖区内农户管理,对新增60岁无儿无女农户及时纳入五保政策范围;对助学扶智的贫困户,当学生完成学业并顺利上岗后要及时退出贫困户范围;对新的因学生上学致贫户及时纳入贫困户范围,加大助学扶智力度,使该家庭能够承担起学生学业费用。加大产业带动力度,对可能新增贫困户有劳力者及时安排进企业服务,增加贫困户收入。
2.规范大病统筹和低保入列标准。对因病因灾而新增的贫困户及时纳入低保政策范围,解决大病统筹和慢性病门诊问题,绝不能出现因病因灾又致贫后再帮扶。要及时发现贫困现象和问题,将贫困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