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背后的故事由于事先没经过调研,某地一招商引资项目议题被直接“喊停”。“喊停”的不仅是评估不足、酝酿不够、考虑不周催生的一个“发育不良”项目,更是对其背后“纸上谈兵”“眼睛向上”“脚不沾地”型干部的一次红脸出汗,倘若不能令行,其后果更难以想象。
为何“没经过调研”一事能被立刻发现?显然,调研作为干部决策前的必经之、必纾之困、必解之码,是我们党在充分实践后走出的一条正确道,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充分必要前提。这当中既有项目本身不接地气、不合、不符发展规律的显性文本漏洞,更有“拍板”干部脱离实际搞设计、单边作战绘蓝图、责任下移听汇报的惰性问题,在议事、协商的体制监督下,决策缺少了有力支撑、干部丢失了底气,只能弊端尽显、潦草收官。
把调查研究形容为“十月怀胎”,把决策形容为“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发言就“站不稳脚跟”,决策更是虚大于实、粗大于细、弊大于利。相较于下基层考察、入企业走访、跑现场研讨等长期过程,领导决策只是一种结论或,但又必须张弛有度、实施有力、落地有声,而调研就是决定干部决策水平的“关键一帧”。调研应有“深度”,不能机械地拘泥在固定范围的具体人和事上,而要在时间线上拉长、空间面上拓宽、关键点上延伸,听“真声音”、看“幕后景”,“言必有据”。调研还需“精度”,要善于借力发挥,依托职能部门的群策群力,精准锁定群众心中“症结”,有效整合现有资源,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调研更讲“长度”,决策只是起点,不达目的就不算终点,应当在事中事后持续抓好调研工作,在服务区域内循环上及时纠偏、实事求是,在域间大循环上建言献策、固本清源,切实提部决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