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精细化管理》读后感及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6-2-23 20:09: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管理要进步,不仅行政的主体有责任,行政的对象群众也有责任——当这样的观点在最后的附录里体现出来后,《精细化管理》一书的理论基础与思考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这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厚礼。作者温德诚先生将其多年来在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方面的集结成此书。在书中,温先生不仅提出了管理走精细化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还系统地论述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一个良好的政策制定与落实的,这个需要与群众共同努力来创造和。温先生首先为我们列出管理的十大困难。这十大困难既包括了人口众多、管辖宽度大等客观原因,也包含了异地管理为主、多元多层管理、责任不明确等不合理的因素,更有古代文化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较为宏观的原因,可见精细化管理在的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结构性的不完整。结构的调整与重建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短期混乱,所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着长远的发展目光制定计划,并按部就班地进行。

  在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论之外,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部分,却是温先生此前对行政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的研究。这一部分被放在附录里,看似随意,实则是重要的点睛之笔。因为只有深入研究行政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管理的本质。所有的管理都不能绕开这个话题,精细化管理也不例外。

  管理的发展是行政主体与对象共同发展的结果,这是一个双线共同发展的过程,结构性变革仅是的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提高以及积极参与相配合。针对占人口大部分的行政对象,温先生也总结出这样几个特征:

  一、上有政策,下有隐性规则。群众遵守公共规则的意识淡薄,表现为大量使用隐性规则来对付公开的正式的政策和规则。的公德培养是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缺乏公共基础,社会文明和文明都难以实现。

  二、缺乏组织生活锻炼。中国古代工商业本身就受到的,组织化很低,少有的行会组织,形式上的行会,对的干预能力也很有限。因此中国工商业者在经营上的意识不像欧洲人那样,有长期的锻炼和培养作积淀。

  三、老百姓的观念——非德。中国农耕社会的非公性,根源在于缺乏集体生活,缺乏组织的公务、工作联系,致使公德的观念、意识形态未得到发展。私德的发展,使得拉关系、、徇私情的行为变得合理化了。

  四、家庭共财制产生“关系学”。古代农耕社会,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所以生产所得,经济收入、财产的拥有与消费,也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内财产共有,不分彼此,原则上是长辈在不分家,不分财,即使形式上分了,也互通有无,彼此互助互济。

  这些特点给行政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增加了行政成本和国有资产的损失。推行精细化管理,正是要从改变这落后观念入手。

  在《精细化管理》中,温德诚先生站在了一个客观的立场上,用细致的说明与合理的分析告诉我们:农耕文化影响的不仅是行政主体,还有对象。要为管理的进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出一分力,作为行政体系中的一,不管是行政主体的组成部分——工作人员,还是行政对象——广大群众中的一,我们都应该认真考虑自身的不足,并参照这本书的,整理出合理改进的方法。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温先生心中,精细化不仅是一套理论与方法,还是一种、一种原则。精细化代表的不只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对时代的要求,还代表着必须紧持的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代表着为国家为集体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强烈责任感,甚至还代表着知识而的人文关怀。

  ·2010年公开选拔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

  ·2010年公开选拔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2)

  ·医务工作者学习王忠得体会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干部交流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体会

  ·学习团中央对新时期团干部标准的要求体会

  2011公务员联考指导:历年申论看概括类题命题

  2011公务员联考申论:申论作文出题的新思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盼下水道能成城市骄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人物如何看待被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络时代也要好好说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重李娜后的不同声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保卡变福利身份证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业听证人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打四黑折射执法民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彭宇困境的破解之

  2012年国考行测:数算之利润问题代入排除

  2011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秘

  2012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突破考试言语理解的困

  2011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旨类题目的解题技

  2011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虚词常见误区完全解

  2012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