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起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践行中央“八项”,切实转变会风成了今年全国的热词。在当前大力提倡改会风、转作风的情形下,这种关注很正常。但我以为,会议质量其实与会期长短并没有直接关系。就算缩会期、开短会,本意也是去掉会议不必要的形式和水分,讲求开会实效。
当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5天,而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达36天。如果没有这个36天的重要会议,恐怕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大会,最起码,会推迟。虽然这样的情形极为特殊,但它说明,会与短的形式不是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有无实效。这才是人们对今年的重要。
现在一些地方,有些会的确是短下来了,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徒具形式。甚至有些地方政协,为了缩短会期,将列席听取法院、检察院的报告这一环节也取消了,或者只听会不安排讨论,短是短了,连基本的议程、安排都取消了,这开的什么会?只是为短而短,搞的是形式主义,也应该反对。
实际上,需要的是那些不必要的、过分的形式和排场,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生动活泼会风的压抑。比如需要发言简短,但也不必机械,“8分钟”就一点儿也不能超过。有的问题、有的,三五分钟能讲透说清,没有必要讲足8分钟,但如果内容重要、问题复杂,有的超超时间也未尝不可。甚至还可留些发言时间,让代表委员就前面发言回应补充,如此广泛、充分交流,更有利于促进思考。代表委员的大会交流发言很重要,除了会前指定,也可以开幕后从代表委员递交的题目中挑选汇总,确保发言能更好地反映、有独到见解又言简意赅。发言的质量高,听会的人才能聚精会神。
“呼声、会有所应”,这同样是人民需要的会风。当然,转变会风,还可从更多细节入手。比如,少一些开会前的候场提前量,多一些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多倾听基层代表、一线委员的声音,不仅有益于会风、作风的转变,更有助于提政议政的实效。
如果只是把要求机械化、化,以落实,不求实效,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实际上是搞新的形式主义,也是一种消极抵制。某领导到大学图书馆考察,当地领导要求馆里将地毯全部撤掉。馆长解释地毯是一直铺的,是为了保持安静,并非为接待领导,但在领导严令下还是只能照办。对上级这是弄虚作假,对这是人为。这种倾向也应重视,并及时纠正。每年的,都会激发出代表委员高度的参与热情,也会动员起全社会的表达。代表委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说真话、说实话,尽管其中可能会有利益的博弈,的争执,而这恰恰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程序。事实上,也正是这个的场的优势所在。
2017年11月20日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将在中国上海,完成亚洲首秀,并在11月29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