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小男孩拉屎游世园会,领略不同领域文化;爬长城,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观,看国旗迎风飘扬……今年8月,顺城街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教育课———行走课堂:文化之旅。短暂的四天三夜,孩子们以游世界博览园为起点,以观看结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旅程。
“行走课堂”是近年来顺城街幼儿园教学探索的一项新尝试,也是顺城街幼儿园在构建和完善“顺乐课程”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顺城街幼儿园努力走好“科研兴园”、拓宽“特色活动”、创办“顺乐课程”三步棋,以寓教于乐的创新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
六十多年的办园历史沉淀了顺城街幼儿园丰厚的文化意蕴。从“读懂儿童”到“立德树人”,顺城街幼儿园也实现了从特色课程到特色学校的转变。
2018年初,顺城街幼儿园在高升实验小学“高升课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懂儿童”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活动,特邀了一名礼仪专家和读懂儿童专家前来支招。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形式,让教师弄懂三件事: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师幼互动能力、学习创设能力,使其真正读懂儿童。
这样的创新培训在顺城街幼儿园并非个例,而是一种常态工作。“要实现特色化办园,关键还是在人才队伍。”在顺城街幼儿园园长翟英看来,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办园水平的高低。为此,顺城街幼儿园重视观念转变和业务培训,认真组织开展了有关备课、制定计划、教育反思、去小学化倾向、区域游戏的创设与组织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全体教师围绕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将五大领域内容分主题有机结合,教师之间互相讨论,相互指导,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让每一位老师都出彩。
打好教师队伍基础是办园的第一步。而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走“科研兴园”之已成为提升办园品位的必然选择。发展,顺城街幼儿园结合传统文化及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开展,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的理论和创育的文章,专题讨论,轮流观摩其他教师组织的活动,然后采用集中研讨、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教师的活动进行评析。讨论、评析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反思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过程,也是让教师从“读懂儿童”到“立德树人”的转变过程。
而立德树人,“德”从何来?“它需要发自内心的接纳,需要长期的心灵浸润。”翟英谈到,在顺城街幼儿园通过教师成长课堂系列活动,成立“悦美”教师读书,走进阅读,置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氛围,通过阅读滋润心灵,让每个顺幼人都潜移默化经历着学习与成长的快乐,并把幸福传递给孩子们。
在顺城街幼儿园的“美食长廊”有许多小吃。平日里,孩子们习惯在这里快乐地制作各种小吃,体验成功的快乐。棉花糖、烤蛋糕、五彩汤圆香甜的味道让整个幼儿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生活即教育,美食长廊也是孩子们的课堂。从简单材料到诱人美味,这是顺城街幼儿园孩子们辛勤劳作的,不仅从中体验收获与快乐,更增长了见识。为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要求,这种特色活动在顺城街幼儿园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例如先后生成了“带回家的活动”、知识的查阅了解、亲子绘本、绘本剧表演、手工DIY制作等,以促进亲子交流,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幼儿教育发展,顺城街幼儿园还尝试着在课程建构实施中尝试80%的基础性课程和20%的特色园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儿童核心经验,生成适合儿童的园本课程“顺乐课程”体系,分为题活动、区域活动、班级自选主题三个部分。先后有班级生成了《我和小燕子的故事》、《探秘“蘑菇坊”》《桂花树下的邂逅》等班级特色课程,实现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交替,如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教学等。老师与孩子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在活动中不断,颇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势态。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但是,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成为制约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瓶颈。如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
行走课堂便从中应运而生。“行走课堂,让教师和孩子出走校门,开阔了视野。”“行走课堂,培养了教师和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近年来,顺城街幼儿园通过在小中大班组织系列行走课堂活动,教师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老师们看来,行走课堂是一种“立体式的学习”。学生们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进行研学旅行,可以不断拓宽个人视野。
生活即教育,世界即课堂。顺城街幼儿园开展的“三星堆熊猫研学之旅”、“绿然农博园”、“规划馆踏歌行”、“市图书馆书香之旅”、“探秘”、“国庆假日之旅”等,让孩子体验了不一样的成长旅程,让每个孩子在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近几年,顺城街幼儿园在以儿童为本的基础上不断构建和完善“顺乐课程体系,建立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包括特色晨会、主题大课、节日课程、活动、行走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儿童发展天性,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