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计划> 文章内容

成都2020医保工作“计划表”出炉 聚焦双城经济圈构建成渝医疗保障联盟

※发布时间:2020-12-15 2:15: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5日讯(记者 摄影报道)2019年1月15日,成都市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作为成都市职能部门,成都市医疗保障局肩负成都市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职责以及医疗保障等行政职责。2020年1月15日,成都市医疗保障工作会召开,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也对2020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20年是高标准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决胜期,是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的攻坚期。“做好今年医保工作意义重大、事关全局。”成都市医保局负责人强调,一定要贯彻落实各级全会和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牢牢把握市委市工作主题主线,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的城市贡献医保力量。

  “成都当前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的城市,我们要深学细研、学用结合、敢于攻坚,把全会各项部署一件一件抓落实到位。”该负责人表示,具体而言,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扩大区域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覆盖面,构建成渝医疗保障联盟,实现两地医保事业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形成成渝医疗保障同城化发展“双城记”。

  聚焦向南、向西两个重点方向,主动对接西南出海大通道沿线节点城市、“一带一”重要节点城市,力争将海南、广东、广西等省份纳入西南片区平台,赋能做大城市“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聚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依托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医疗保障战略联盟,借力联盟业务网络和触角遍及全球的优势,高标准推进国际直接结算体系,加快外籍人士医疗服务呼叫中心建设。聚焦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要下沉一批医保cwp-46服务事项进社区,通过共建共享把医保的政策与群众的福祉紧密相连。

  “还要创新国家试点、提升发展势能,发挥城市治理参与作用。”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医保局要以的大视野构建发展的大格局,善于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势中借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是要借国家解决“看病贵”降低虚高药价之势,深化布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面工作,落实好国家谈判药品、“两病”政策等工作落地落实,健全优化完善机制,防止出现好政策显示度不高以及违法违纪等行为。二是要借成都长期照护经验在全国推广之势,扩大国家长期照护保险试点范围,研究城乡居民纳入长期照护保险的筹资待遇机制、评估标准,积极稳妥的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基础上,赋能健康、护理等产业发展营造产业发展的生态,助力国际营商建设。三是要借全省“一干多支”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之势,以党建为纽带,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合作平台搭建;对标、上海、深圳等先发城市,促进各区域医疗保障工作一体推进、共融发展。四是要借全球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之势,推进全国医保智能示范点建设,逐步建成按病组分值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下大数据全过程智能监管体系。

  同时,创新医保、增强核心功能,发挥民生保障兜底作用。该负责人透露,一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开展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试点,政策完善的过程、推进的过程,就是广泛征集、宣传政策措施和争取社会各方参与、理解、支持的过程。二是深化医保个人账户。在高新区开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保险试点,探索个人账户扩面,完善保险产品种类,覆盖更多参保人群,构建多层次的医保体系,提升市民获得感。三是深化诊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优化诊疗服务价格,要兼顾好各方利益,即突出患者价值,让患者负担不增加,又能照顾医生价值,不阻碍医疗机构发展。四是深化医保监管。推进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查处医疗机构内外欺诈骗保行为,建立和强化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基金监管良好生态。

  “此外,还要创新产业扶持、医保动能,发挥经济建设支撑作用。”该负责人强调,要深刻认识医疗保障部门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民生保障部门,又是经济建设部门,即能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水平,又能做强城市产业支撑,“我们要自觉在产业扶持中找、强担当,聚焦产业政策和功能分布作出科学谋划。”一是助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制定四大类参保政策,满足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差异化、灵活性参保需求;支持医疗服务共享经济发展、医保智能审核、实时系统优化升级。二是助力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开展“蓉城医保客厅”系列宣传活动,深入产业功能区广泛开展国家药品集采等政策宣讲、解疑答惑,帮助更多“成都造”药品纳入国家药品集采范围。三是助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建立分类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公立医疗机构制定指导价,制定“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是助力保障高层次人才落地生根,落实应届毕业生就业参保和外籍人士医疗费用不纳入医保总额预算政策。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未经授权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