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教育享当当家庭教育这匹黑马

※发布时间:2021-1-27 22:29: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日,由黄磊、海清等主演的《小欢喜》全网热播,剧中围绕三个高考家庭的故事,聚焦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等社会热点话题频上热搜。这也侧面反应了,家庭教育是一匹黑马,只不过频频嘶鸣却总是跨不过围栏。

  去年,网上流传着一段描述当今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日常:一个缺位的父亲,一个焦虑强势的母亲,导致了一个失控压抑的孩子。“丧偶式育儿”、“巨婴”这些略带贬义的词汇像一面反射镜,照射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值得庆幸的是,在《小欢喜》中,我们看到了父母的反思与成长,以及反映出的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前不久,智来智库曾写过一篇《家庭教育这杆大旗,究竟有没有人能挥起来?》,探讨了大型机构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及难点。

  前两年,几乎整个社会还将家庭教育划分到蓝海区域。但到了2019年,已经不断有声音质疑:家庭教育要成为红海了吗?

  新东方在2008年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2018年启动了成长中心,聚焦家庭教育,未来将开发测评系统及线上家庭教育课程;

  好未来的“家长帮”,面向3-18岁孩子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服务,包括家庭教育课程、升学资讯、学习等;

  家长家推出“每日三分钟”家庭教育音频和“家长家大讲堂”,免费的60分钟左右的家长教育专家和适合孩子学习的学科。

  即便如此,不得不承认,与教育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相比,家庭教育赛道的发展显得步履缓慢。而人们怀疑其成为红海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产品及模式得不到突破。

  第一类是提供育儿、家长教育方面课程。这类产品往往以付费的音频、视频或社群形态出现,一般由KOL或专家为用户提供专业和体系化的课程。典型的KOL有年糕妈妈、大D小J,视频类课程有号“有养”,社区类产品有李一诺推出的“全村”。

  此外,一些K12教育公司为了获取用户、保持用户粘性,也推出了面向家长的教育产品。比如前面提到的,好未来的家长帮、新东方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等。

  第二类是家校共育软件。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这类产品往往通过将学校和父母联结到一起,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比如,刚完成新一轮融资的壹点壹滴,去年推出的“紫荆新父母成长平台”就提供了家庭场景式的解决方案。而一土网络也推出了晨犀app,为教育机构提供教务管理服务,产品包括家校沟通和家校共育的功能。

  无论如何分类,家庭教育终究是一个面向父母的生意,最后的付费者还是父母们。想做好产品就要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

  “85后”、“90后”父母渴求更专业的育儿,也习惯通过网络寻求值得信赖的专业平台去学习和成长——这份需求本身,了家庭教育内容的破土和发展。

  很多家长买过课程,也尝试去听过家长大。对他们来说,钱并不是问题,时间才是必要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孩子的状况并且找准解决方式?如何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前提下提升自身水平?

  他们认为能够立刻知道“怎么做”,比探究“为什么”要重要得多。内容要碎,要轻,玩法要多,其中最轻最火的方式——轻课程、短视频。这也是抖音和小红书上的育儿号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线上内容显然比线下更具优势,碎片化知识也比系统课更吸引人。这是线上内容逐渐成为家庭教育宣传和主要阵地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分析,“其实家长的特质就是需求,但是这个市场要做起来还是需要时间,比如据我了解,K12机构目前从免费课程或大讲堂能够得到的有效也只能是10%上下。”

  近年来,虽然家庭教育在政策的帮助下得到了关注和支持,但发展节奏依旧缓慢。家庭教育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规模化的状态,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型和完善的产品体系。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家庭教育并非进入红海,而是进入了的“破冰期”。其原因是一直停留在产品尚无标准化、结果量化难、周期过长和内容参差等情况。

  从几次上热搜的小欢喜就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收到年轻家长群体关注和重视,不过只有打造出标准的产品体系,家庭教育领域才能拥有普适性,进而乘风上行,成为教育行业一批杀出重围的黑马。前世死因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