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汇报材料> 文章内容

张正民:有关创作《新农村调查报告 自然人》的背景资料

※发布时间:2018-3-27 6:36: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对于艺术家,创作思想与主题对于作品的深度视觉观看至为重要。正常状况下,艺术家多关注自己熟知的和身边正在发生的人或事作为背景。所以,我选择了与以往我的创作主题相差较大的《新农村调查报告——自然人》。

  对于艺术家,创作思想与主题对于作品的深度视觉观看至为重要。正常状况下,艺术家多关注自己熟知的和身边正在发生的人或事作为背景。所以,我选择了与以往我的创作主题相差较大的《新农村调查报告——自然人》。

  其实,有关这方面的创作想法由来已久,也是基于30年来对农村社会变迁的思考。全球化带给农业市场的形成与劳动分工的明确,加之加工业与制造业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改变了农民再生产的关系。这种改变,也是从普遍的传统家庭手工业在经历现代农业生产转型的重要改变。历史上,农民常常需要应对的首先是自然条件,当社会条件进一步发展成熟后,农村的空间发展相对扩大,这也是“农民化”向“农村化”的转变。

  我无意农村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就目前形势下,城市化、城镇化倾向,仍不能从根本问题上解决“去农业化”后农民的文化归属。譬如:农业机械化带来农业大量人力的剩余,工业化带动都市化促使农业大量剩余人力进入都市。尤其是当农民的社会边界变动后,农民为获得再生产资料跨越着劳动分工的不同场所,从而导致的模糊身份也开始出现: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工人与农民等等概念的混杂,使得边缘化的城市农民工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在农村,人口流失后的留守人员生产能力弱化、组织的农业再生功能缺失等系列问题,不得不思量未来农村命脉的生态延续。故尔我的着眼点就放到了上世纪初年的“乡村建设计划”上。

  早于“乡村建设计划”的“乡村自治”,清末就有人提出了。在经历列强入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和知识阶层即意识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立性,以不已有文明生态,实现儒学文化观照下的农村集约体去应对工业化集团,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已实验。并从思想上、理论上,通过力办“村治学院”、及对农民研究等,在深层意识上改变传统社会已有的观念,走出一条合乎国情的自己的新农村之。这不仅仅是、经济和文化的基本格局上的设想,而是一个具体的实现,只是适逢抗日战争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使这一计划实施被搁置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以为仍具意义。

  应该说,创作《新农村调查报告》的初衷仍基于农村建设的基本生态,并用教育去协和改变。在资本地觊觎土地时,通过过滤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实现农民自身现状的。面对城市化进程,我们看到与乡村的关系不是差距、不是失衡,是自然性。

  张正民,1962年生,江苏沛县人。1983年毕业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课程班。现任《画刊》社副社长、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d5gt.cn 指纹膜 共享纸巾机 赛车群 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