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赖以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了人的最基本的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校园多样化的就餐形式导致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如2019年成都七中食堂安全事件、2018年9月江苏省7所中小学学生出现中毒事件等问题让人惶惶不安,由于校园食品安全具有群体特殊性的特点,因此,做好源头上的把控以及治理上的成效至关重要。校园食品安全课题组组织专家深入各省调研,获得丰富一手资料。现围绕其重要意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及优化径四方面对我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将食品安全监管进驻校园、促进校园和谐稳定,这是校园食品安全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此,对校园食品安全现状进行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建设是实现校园和谐的必要前提。就目前来看,我国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具有范围广、爆发集中、类型多样等特点,涉事范围从幼儿园到大中专院校,从公立学校到校外机构,从校外送餐到校内自制食品,同时包括校内小吃与校外餐饮,每年均有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多数食品生产机构存在安全隐患。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都给人们带来的教训,者多为未成年人,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严重校园和谐稳定。因此,对校园食品安全环节严加监管是促进中小学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建设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1996年11月,《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如下:“只有当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食物安全。”校园是中小学生出入最为频繁的场地,学校食品供应事关重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社会影响恶劣。鉴于此,从源头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建设,这是实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建设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看似没有关联,实则环环相扣,影响深远。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然而校园食品安全的保障是基本前提。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到位,学校教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吸引优秀生源前来求学,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经济也能获得长足发展。
自以后,国家针对食品安全颁布了系列法律文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9年,运行14年的《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被废止,同年6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足以看出国家在食品安全工作的核心由偏重立法到重视监管,食品安全的监管转为由部门统一负责,这标志着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较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为各地食品安全的权责划分与协调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政策(见表1),不断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制度依据。2019年全国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针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发表看法,他提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严格遵照习总提出的对食品安全实行“四个最严”:一是建立最严谨的标准。解决目前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的问题,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特别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二是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从源头、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比如餐饮业提倡的明厨亮灶,2018年达到20%,2019年要再提高到30%以上,争取做到餐饮行业有1/3达到明厨亮灶,在校园食堂中2018年已经达到50%,2019年准备朝着70%的目标努力。三是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包括巨额惩罚制度、巨额补偿制度、重举报人制度,要依法加大、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四是最严肃的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做出的新,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压实地方的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指导、督查和协调。
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多措并举,逐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一是进行专项和日常的监管工作。专项检查是我国各地针对校园及其周边检查的主要方案(见表2)。二是校长陪餐制。2019年2月21日,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学校实行校长和教师陪餐制度,达到教师与学生同标准就餐的状态,并要求教师做好陪餐记录。2019年3月,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公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其中提到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同时鼓励幼儿园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校园饮食健康,此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对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三是“明厨亮灶”建设。2018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大力鼓励明厨亮灶服务模式,以监督的视角保障食品供应、保存、卫生、制作的安全。对此,各地纷纷展开落实工作(见表3)。
虽然有相应的法律政策存在,但是当前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仍旧面临着多方面问题,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堂,二是校内外饭店,三是校内外商店,四是周边流动摊贩的问题。
对于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来说,学校食堂的安全质量是最关键的问题,食堂是学校最基础的就餐地点,因此,对于食堂各方面的严格把控,需要社会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但学校食堂的安全问题仍旧频频出现。2018年10月18日,上海中芯国际学校出现食堂食品安全事故,食堂后厨的食物已经变质,蔬菜腐烂,学生餐具站粘着食物残渣和洗洁精,且餐食与实物严重不符的劣质午餐情况。2018年9月2日,江西万安县的学校食堂因使用变质食材致使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多位学生被送进医院。2017年9月8日,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新北江实验学校等七所学校、午托食堂被曝二氧化硫残留量、过氧化值抽检不合格。
出现食堂安全问题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学校自身管理方面。没有按照教育部、卫健委、市监局下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去执行相关要求,学校自身没有建立有效的食堂管理体系。其次是外部监督方面。学校食堂是属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一部分,但其运作不能缺少来自、社会的监督,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食品安全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的共同监督。最后是行业因素方面。行业因素也是食品安全本源性因素,食品产出质量从根源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权益,造成不可的危害。一些生产厂家利用虚假生产许可在食品流通领域中违规经营等问题不容忽视。
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到大餐厅满目皆是,食品安全问题可见一般。餐馆以小型为主,多为快餐形式,满足学生上学日常的就餐要求,且多开在附近居民楼或家属楼内,经营许可,卫生,食品供货渠道、保存等质量安全,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健康状况、个人卫生,厨余垃圾处理等方面难以得到,这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2018年6月5日,陕西省食品药监局执法人员,对西安市部分校园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随机进行督查,发现有健康证过期,“小餐饮许可证”过期,不规范操作、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
校内外商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问题食品”,包括三无产品以及食品保质期等问题。比如“五毛”零食在现在的生活中无人不知,中小学是主要消费群体,多数人想到它都会联想到三无产品这一概念,“风靡”于校园内外商店的“五毛”零食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2015—2017年,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登上了食药监局。对生产无证辣条地下黑作坊进行,让诸如“食用后致病致癌”、“使用假冒伪劣原料”、“生产制劣”与辣条联系在了一起。
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监管方面。监管成本过高,对于五毛食品,因为监管成本与违法成本悬殊,200元的检测费用远远超出食品的成本价格。因此,监管机关疲于应付,监管无实效。其次是治理方面,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几乎年年都会组织开展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但普遍出现空有其势,鲜见实效结果,“—抽查—整治—下架——再—再抽查—再整治”的恶性循环的整治措施无法根除此类现象的存在。最后是处罚方面,“问题食品”层出不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即对其惩罚力度不足。依据相关处罚,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罚款额度最高不得超过商品金额的10倍,然而辣条属于低值食品,对于这种“5毛零食”,商家违法生产销售,即使被查出其被罚款金额也微不足道,不足以对违法者形成威慑,这让食品监管部门非常无奈。
周边流动摊贩是食品安全中一大严重问题,由于其成本低、价格便宜、加工简单、味道佳等原因,学校周边都会聚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并深受学生欢迎。但不容忽视的是其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
首先是流动摊制作售卖的环节。在进货阶段,许多小贩在采购原材料时成本低廉,因此购买的多是不正规厂家生产的、未经检验的原材料,对人体极大。原料处理阶段,会在材料中加入非法添加剂。加工制作阶段,制作用油反复使用,且以边制作为主,灰尘、尾气等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到食物。运送和存放阶段,运送以推车形式为主,食品以及工具都在外面,卫生问题堪忧。其次是对于流动摊贩的管理方面,执法单位会对其进行定期管理,但是没有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周边流动摊贩不具备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的条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和管理的难度很大,因此没有对其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监督和检验,学校等部门对此没有明确的,有机可乘,管理力度必须加强。最后是从业人员以及学生的意识方面。流动摊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个人卫生状况较差,多数没有健康证明,制作售卖过程中,很少注意卫生问题,不戴卫生口罩、帽子。学生安食品全意识较差,只图价格低廉、味道佳,不考虑卫生、健康因素,安全意识单薄,且遇到食品卫生问题不会。
应科学调整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职能,统筹规划,将分散化的管理体制整合至固定的管理部门,形成专业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队伍。同时要完善垂直管理体制,逐层逐级管理,各级负责其管辖区域内校园食品安全,每学期与食品供应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提高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定期抽查食品生产,食品生产源头可溯,在药监局的全力配合下,确保校园食堂食品生产安全,同时校园周边餐饮食品、流动摊贩规范销售符合规范,切实学生饮食安全。
一是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对进驻校园食品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核,设立标准化安全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同类食品应保障供应地统一,使用的原材料统一。二是建立校园食品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职业化制度。对校园食堂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准入标准,要求其务必具有一定的餐饮从业经验,没有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等不良经历,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系统学习过校园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没有通过正规校园餐饮服务行业资格考试者,不得进入校园食堂工作。三是建立严格的校园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记录食品供应企业与食品操作人员的动态信息,把控其在业内留下的档案记录,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活动全方位展开。
应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建设的财税保障体系建设,为校园食品安全建设提供的资金保障。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得以运行的所有经费均由上级拨款,食品安全事关学校长期稳定发展,学校应对这一基础保障措施设立专项经费,对学校食品安全建设的各项设施争取经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场所为学校食堂,学校应积极提倡创建食堂,对食品安全的各项硬件设施进行建设与。此外,后勤管理人员队伍扩充非常重要,应增加后勤编制,对于校园食堂、小卖部等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费场所,学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招聘专业生产者与运营者,培训后持证上岗,食品制作与销售的科学性,食品价格对师生零利润。针对城区学校集中的情况,可以采取后勤集团化管理,以精简管理体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校医室建设,可探索与社区门诊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高校、经营单位和个人均要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视程度,全力配合共同促进有效监管。首先,要进行宏观理论指导与抽检实践。其次,抽检以外的时间由学校填补检查与管理。是宏观层面监管活动的总负责方,不仅要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监督,还要对其他各单位进行抽检与监督,因此的监管范围常有限的,在缺失监管的时间段内,学校自身要加强监管,承担起监管的责任。最后,学校应与、食材供应方、食品制作者、师生、餐厅职员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专家等各方主体进行紧密联系。例如,校方可以成立食品安全专门督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建立对话关系,及时了解学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征求师生对食品安全建设提出的,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效率;此外,学校可与食品专家建立关系,定期安排食品安全知识和论坛,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贵妇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