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省委省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群众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各项教育发展要求,主动担责,积极尽职,大力深化,切实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各项工作和发展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步和成绩。
(一)育人工作得到全面重视。经积极筹划,省委先后召开全省高校思想工作会议、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夏宝龙到会讲话,对教育系统对全社会育人工作做出部署,提出要求。我们围绕贯彻两次会议,全面推进育人工作。面向高校,会同省委宣传部出台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施方案,从拓展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探索进行思政理论课;实施“百校联百镇”,推动高校思政教师走进基层,增长才干;会同省委宣传部、团省委部署开展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暨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双百双进”活动;深化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已在8所高校建立社区制、书院制管理机制,30491名干部教师建立与文明寝室联系制度。面向中小学,从加强作风建设入手,提出3方面12项要求,促进各地各学校关心了解国家和省里大事、党委中心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和要求;研究制订新时期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时政教育,推进校园时政宣传栏建设,运用新组织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时政知识竞赛,吸引全省152万师生踊跃参加。对省编地方德育教材进行修订。举办首届高校“大学生戏剧周”活动和高校及中小学艺术节,多形式和推动全省学校广泛传唱《大禹纪念歌》。启动开展首届中小学生游泳联赛、首次“面向人人”中职技能项目比赛。
(二)教育综合有新的拓展。积极推动课程向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领域延伸。全省参与课改的中职学校已有242所(不含技工学校、中专),占学校总数的93.8%,其中整体推进学校达到170所。现代学徒制探索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有了实质性启动,全省有3个设区市和8所职业学校被列入国家试点。出台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变革教学方法、深化评价等5方面具体要求,重点推进学校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发建设内容逐步深化的拓展性课程。深化普通高中课改,引导学校选修课建设朝着系统化方向推进,省级新开发上线门,使全省选修课网络课程总数达到1073门,总访问量突破725万人次。适应高考招生制度需要,必修课分层走班渐趋普遍化,同时及时指导各地防范出现新的应试教育倾向。资助全省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启动建成创新实验室140个。指导和督促高校开展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落实对学生学业的严格管理。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高考招生制度有序落地,完成公布2017年在浙招生1368所高校、2.37万个专业的选考科目、单独考试招生有外语要求的专业(类);首次实施高职提前招生试行“一档多投”,15所高职院校录取4251人;顺利实施首次学考选考工作,全省涉及考生24.9万名、57.48万科次。推动各地完善中考招生制度,严格规范特长生和推荐生考试招生,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升学的重要参考。加督检查力度,小升初不进行学科知识考试工作得到巩固。完善中高职“3+2”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增加职业教育“中升本”“专升本”招生规模,实际录取学生分别达到2900余人和7000余人。
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厘定明确了省教育厅6大类39项“清单”,5大类140项“责任清单”。探索教育管办评分离,我省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试点单位。推动各地深化民办教育,温州、宁波等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质量民办教育。
推进教育对外,目前全省高校新开设全外语课程2725门、双语课程2351门,分别比上年增长6.4%、17.43%。在我省高校就读海外留学生达到25608人,同比增长7.5%,占我省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2.46%。其中,学历生11423人,同比增长22.2%。新审批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高职高专项目7个。新设立和获准举办海外孔子学院3所。
(三)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取得新成效。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我省成为全国首批5个获得全面评估认定的省市之一。首估确定了13个县市区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遴选11个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重点县加强指导和督促,11个县三年计划投入48亿元,已完成投入21.93亿元,着力抬高基础教育“底部”。在全省实施薄弱学校工程,建成项目251个,完成投资27.61亿元。指导和推动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全省已有近500所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覆盖面达到50%以上。以信息化助推教育提升发展,全省已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为中小学新增配备计算机9200台、班级多1500套,为31个相对薄弱县市区小学配备移动学习终端及配套数字资源12000套。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措施。
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督促推进无证幼儿园整治工作,全省已基本消除“无证园”。多形式促进幼儿教师参加取证培训,全省幼儿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比例达到84.9%。提出并开始落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当地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问题。收集并编写游戏课程,推进幼儿园游戏活动。
提升特殊教育发展内涵。新增建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50个,职教实训13个,探索依托普通学校布点建设特教卫星班18个。
推进高中段教育普职融合。出台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相互转学的。在普通高中选修课中加强职业技能课程开发开设,在中小学校推进劳动教育,在中职学校加大文化知识培养。新评估认定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28所、省一级中职学校5所。
(四)高等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省出台推动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政策。启动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首批遴选5所重点建设高校。促进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已有42所高校主动申用型高校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遴选10所院校进行示范性建设。开展学院发展调研,研究制订促进学院发展意见。首批选取5所高职院校6个优势专业进行四年制人才培养试点。不断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全省已有3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省属高校进入排名前1%的有14个学科,比上年增加了6个学科。加大专业调整优化力度,高校调整撤销专业33个。浙江音乐学院等5所高校申请去筹、更名、升本、转设顺利通过国家评议,实现“满堂红”。支持和促进高校及大学生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高校全面建设创业学院。据调查,我省2014届大学毕业生1年后的自主创业率突破5%。加强产学研联盟工作,全省13个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联合企业申报各类项目105个,争取到项目经费1.53亿元;促成校企合作项目339个,落实合作经费1.36亿元,建立校企共建实践59个。启动开展高校科技经纪人试点,会同省科技厅完成高校经纪人培训360余人。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启动11个省级重点中小学教师培养建设,全面推进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探索构建高校、地方和中小学校协同全过程参与师范生培养机制,全省已建有教师发展学校937所。扩大“三位一体”师范专业招生,录取考生599名。加大小学全科教师定向招生培养力度,19个县实际录取考生147名。落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自主选择权,全省参加自主选课教师达到115.9万人次,已完成培训并获得相应学时教师达到82.7万人。完成中小学各类教师省级培训5859名。着手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确定建立职业学校新招聘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入岗前先用一年时间参加“师范教育+企业实践”的见习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建设150个中小学名师网络工作室。争取到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全额学金,支持我省单独组织96名高校教师赴海外开展教育教,新录取159名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推进高校普遍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新进校教师参与助讲培养的比率达到97%。首次组织在省委党校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校、特色示范普通高中校长进行培训。
督促各地抓住教师和校长这一重点群体,切实落实随迁人事关系的要求,全省参与交流校长和教师有11750人,其中教师2397人,教师参与交流比例达到22.18%,普通教师8231人,参与交流的比例达到19.13%,校长交流1122人。积极督促各地落实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特岗教师津贴政策已在各地实现了全覆盖,全省享受特岗津贴教师达120047人,约占中小学教师(不含民办)总数的30%,人均达到每月375元。研究制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促进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向高层次人才和做出突出贡献人才倾斜,加强对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下放后的监督检查,一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顺利通过评聘。加压,出重拳部署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不完全统计,全省有50所学校和104名教师自动停止有偿补课行为,查处顶风违规补课学校20所、学校干部教师105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受理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投诉近20件,经查实,相关高校取消了1人的当年申报资格、撤销了1人已获评职务。
(六)教育及学校管理得到规范提升。全省公办高校大都完成章程制订工作。制订推进公办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4031所公办中小学完成章程制订,占公办中小学总数的81%。出台中小学校“美丽校园”创建活动指导意见。督促文化校园建设试点高校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高校学生事务中心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从严规范办学,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向社会公布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零择校。严格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接受捐赠的管理,明确捐赠不得,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学区划分、招生入学相挂钩。
把校园安全稳定放在突出。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建立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依标准排查心理高危学生,并一一落实干预措施。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今年暑假前后全省23万余名教师走访了385万余名学生家庭。全省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比上年下降了14%。认真开展“百日维稳”工作,深入做好各类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突出加强高校继续教育校外办学点、实验室品的监管,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强校园防范教渗透工作。新完成25所高校等级平安校园的实地考评工作。
(七)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及时部署和组织系统尤其是高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先后组织召开4个片区高校专题教育推进会。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调研,从建立高校党委常委制试点、完善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教工党支部参与所在单位(部门)重要问题决策工作制度、改进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发展激励机制、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等7个方面,筹划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党委抓基层党建述职测评活动,选择10所高校党委进行会议现场述职,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士对参加会议述职和书面述职的46所高职高专院校抓党建工作情况进行测评打分。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巡查制度,先期选择2所高校进行试点。首次在本科高校开展校(院)长年度教学述职评议活动,选择10所高校校(院)长现场述职,对全部57所高校进行测评。建立全省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制度,先后2次组织巡回检查高校31所。
深化廉政工作,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及时查处一些学校违规组织补课及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学生补课、招收高一借读生以及少数教师有偿带生等问题。组织开展对20个县市区中小学和学前教育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5所省属高校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对高校继续教育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数字图书馆进行专项经费审计调查。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制、常态化,先后对高校及厅直属单位进行了公务接待、收送节礼、发放福利、招生考试监督、公车私用等方面的专项检查。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培养培训工作。协助省委做好高校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选任工作,指导16所高校按期完成党政同步换届工作,顺利实现班子整体新老交替。办好省内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完成培训高校中层以上干部1000余人次。指导高校抓好处级干部党规党纪专题轮训工作,完成培训干部6400人次。选派10名本科高校副校长以及一部分高校中层干部到上海、江苏、安徽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
积极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去年年初布置的十方面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66所,全省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8%。完成建设3493所中小学校加热保温饮水设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加热保温饮水设施覆盖面达到99%。启动实施中小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工程,建成中小学校塑胶跑道运动场地项目916个,完成投资12.8亿元。首次资助引进30名外籍教师到偏远地区中小学校任教。
在2014年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总规划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等5个子规划已基本完成文本制订,正在广泛深入地征求意见。初步明确了今后5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筹划设计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工程和项目。
经过一年的努力,以及整个“十二五”的发展,我们已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4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教育、教育公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浙江教育继续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全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重点从补短板、扬长项、夯基础、强作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一)补短板,抬高发展底部。强化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好全省高校思想工作会议和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使意识、意识、阵地意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系统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在高校,重点推动思想理论课程,强化专业课育人责任和功能,建立并落实教师每月理论学习和研讨制度,完善干部教师经常性进学生公寓和寝室制度,深入开展“双百双进”“百校联百镇”等活动,组织师生多形式社会、亲近、认知国情。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切实加强美育教育、劳动及实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齐开好德育、艺术、体育课程,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用好省编地方德育教材,建好校园时政宣传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认知能力、家国情怀、责任和理想志向。加强大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监测通报工作,试点开展中小学艺术素养监测。改善家校互动和合作机制,加强家校委员会建设,用心办好家长学校,完善教师家访制度。
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推动学前教育上等级,切实巩固消除无证幼儿园,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提高到90%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5%以上,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着力抓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程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严把“标准”关。认真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一方面把确需保留的学校下功夫办好,另一方面在妥善解决学生吃住行困难的前提下,有序调整生源难以为继的学校和教学点,确保所有的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继续推进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办学。督促和支持11个基础教育重点县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第4轮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进一步提高15年教育质量。推动各地各学校聚焦课程、教材、课堂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基本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不懈地强力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严格落实取消小学低年段区域性“统测”,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降低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等。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纠正作业过多、过难以及需要家长代业等现象。着手整治“课表”等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工作力度,支持建设“校企合作共同体”、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以及共建实习实训平台。鼓励各地职业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双证融通、两考合一”试点。扩大和加强社会培训。继续开展中高职衔接、中职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完善“3+2”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适当扩大四年制本科职业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范围。
积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强重点高校建设,制订评估考核办法。全面启动本科院校的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职业院校的“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积极推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发挥示范建设院校的引导作用。促进学院加快规范设置,启动省级先期评估验收,并参照民办高校落实扶持政策。推动高校全面加强教学管理,把从严管理和关心帮助贯穿始终,打好加强教学组合拳,切实做好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查诊断、校(院)长教学述职、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和职业发展调查等工作。强化高校服务创新驱动、“一带一”等国家战略和我省“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以及7大万亿产业等重大举措的意识和责任,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联盟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落实各项鼓励高校和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政策,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着眼于引导和促进高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按照综合性、多科性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的二维结构思,探索开展对高校的分类管理。
加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各类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平台和制度建设。深化(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化培训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完善自考制度,依托电大系统加快建设学分银行,促进形成不同类型教育登记、认同、制度。推动发展老年人教育,鼓励各类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多形式开展老年教育。
(二)扬长项,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深化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中小学课程。做实做深普通高中课程,增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开发开设的关联性、系统性,鼓励与高校合作建设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共建创新实验室,推广建设学科教室,全面落实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和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完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优化学生管理机制。推进中职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程。在中职学校进一步健全学生选课程、选专业、选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机制,着力提升核心课程水平,丰富优化选修课程,启动进行文化课程及教材,强化做中学、学中做,深度推行理实一体教育。推动普高、职高加强合作,互相共享课程及资源。在义务教育学校按学生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小学侧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初中侧重品格和学习能力。组织幼儿园开发建设游戏课程,推广生动多样的游戏型教育。以课程带动和促进中小学课堂和评价、管理、机构设置等各方面的。
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堂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力度,优化课程结构,推广小班分层,完善教学形态,增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学分制度、休学制度和学业考核制度,扩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创业实践的选择机会和空间。在各个高校全面建立创业学院,选择若干高校进行“2+1”“3+1”“4+2”创业人才培养试点,把创业学院当作特区,积极探索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形式。
有序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深入进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政策解读和工作宣传,努力打消各类疑虑,把各方面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试点方案上来,确保试点顺利实施。认真统筹组织好高考、选考、学考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创造条件扩大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规模和参与院校数量。引导高中学校切实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办学条件,围绕深化素质教育,统筹课程开设和教学安排,防止和“强制分类”、抢赶进度、组织“考试会战”等偏离试点方向、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学生选择意愿等现象的发生。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述、评定的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提高命题水平,规范特长生招生,落实优质高中按不低于50%的比例把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的要求。切实把小升初不进行文化考试和就近入学要求落实到位。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宜民,宜公则公,从规划和资源配置上为社会力量办学留出空间。引导民办学校把办学重点转到提升教育质量上来,努力向着有特色、高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的方向发展。完善购买服务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学前教育、老年教育,探索在公办高校二级学院多形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促进民办学校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实行跨区域统筹招生与高中学校学考通过率相挂钩。会同工商部门研究加强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
扩大教育。启动“浙江国际化特色高校和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增加一批全外语、双语教学专业和课程群。发挥和学校学金作用,继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招生质量,重点发展学历生教育。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培养标准、职业技术专业课程。配合国家“一带一”战略,支持高校帮助我省“走出去”企业开展面向当地员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认真办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扩大中小学“千校结好”覆盖面,丰富形式和内容。尝试建设境外教师培训,为开展各类教师境外培训创造良好条件。把握办学方向,完善监管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中外合作办学行为。
推进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试点。今年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管和评的问题上。在管的方面,努力建立健全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简政放权,切实把已确定下放的下放到位;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在全省分级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强化教育督导,加强对重大工作部署的督政督学,切实落实片区责任督学的日常督导责任。在评的方面,加强省级教育评估机构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尝试开展评估项目社会公开招标;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开展本科教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级幼儿园、等级特色示范高中、等级中职学校等评估,组织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建立各市、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自评数据公布制度,加强评估结果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教育评估对管理、对办学的促进作用。
切实教育公平。考试招生公平,严格高考、中考招生管理,从严控制和管理中高考加分政策,加快取消各种鼓励类加分项目。巩固落实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招生“零择校”。加强对各类困难学生的帮扶。推动残疾学生教育加快向学前、高中以至高等教育阶段延伸,向重度残疾人家庭延伸。推广融合教育,在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卫星班,选择职业学校建设残疾人教育,有分有合,医教结合,努力创造让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条件。积极研究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少年的教育。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排查资助制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并让他们在学校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学得快乐。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关心帮助。推动各地按照新的居住证管理政策,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就学升学政策。帮推动各中小学校切实落实学习成绩后20%学生的帮助制度。加强对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的帮助,努力为他们推荐更多的就业选择。做好高校面向相对困难地区农村学生定向招生工作。不懈地抓好扫盲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扫盲教育。
(三)夯基础,强化发展支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师德师风,开展省级优秀教师评选工作,面向全社会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继续出重拳治理学生身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违法违规和师德的行为。对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全面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研究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努力扩大师范类专业“三位一体”招生和小学全科教师定向招生,启动本科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大中型企业联合培养职教师资试点。推进省级重点教师培养建设,实施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计划,在全省加快建设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协同培养师范生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积极引进优质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质量体系,推行培训学分制管理,优化中小学教师选择培训机制。督促落实职业学校新入职教师参加1年理论和实践培训制度。全面加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方面用好各类引进人才的政策和平台,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及研究团队;另一方面,加大自身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办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落实青年教师助讲制度,实行“访问学者”和“访问工程师”培训制度,形成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深化教师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重点促进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积极鼓励各地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试点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权下放后的相关完善工作,从严控制校领导申请破格参与职称评审,指导高校严格依照和学校职称评聘规划控制评聘职数和职称结构。在高校全面实施教师实名制和员额制管理,推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按国家标准逐步降低生师比。深入研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可能会出现的教师编制不足,以及女教师因生育请假增多等新情况,提前制订相关对策。研究探索依托相关社会机构、组织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进行派遣制试点,尝试建立教师短期聘用周转补充机制。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完善农村教师津贴和特岗教师津贴制度,促进提高学前教育非在编教师收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增强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多形式促进改善教职工待遇。
把加强学校管理放在突出。继续把推进章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学校管理的两大着力点。争取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完成章程制订工作,指导学校以章程为基本规范,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组织学校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推动高校建立校院两级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把管理重心向院系下移。加强为主的美丽校园建设,整饬校园,不懈地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彻底清除脏乱差现象。合理规划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广建读书角,让各类功能教室及实验室、展览馆更经常性地向学生。鼓励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公益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在高校及初中以上学校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面向社会分类开展点赞最美丽校园、最浓书香校园活动。支持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由层面推向课程、制度、等更高层面,积极开展创建快乐校园以至幸福校园活动。
校园安全稳定。重点围绕G20国际峰会安保要求,层层分解落实校园安全稳定责任,形成全面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平安校园建设机制。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深入查找隐患,认真整改问题。把防暴恐摆到突出,着力提升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校车、实验室安全管理。多形式开展交通、防溺水、禁毒、防艾滋病等安全教育。加强应急演练和师生自救能力培训,继续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暑期家访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建档立卡,实施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切实做好校园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论坛等管理,加强网上舆情的引导和应对,抵制和有效防范各类错误、违法活动向校园渗透。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通过“互联网+教育”,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深化课程课堂,促进个性化教育,加强教育交流和合作,搭建互通互认教育立交桥,实现精细精准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升至智慧教育上来,在全系统研究设计和组织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启动实施智慧校园、智慧学习服务体系、智慧管理精准化、智慧应用能力提升等项目。扩大移动学习终端应用试点,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示范试点,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扩大建设高中段、义务教育段网络精品课程库,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动高校开展慕课平台建设。
(四)强作风,增强发展自觉。不断提高和理想。增强“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委厅领导班子率先牢固树立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渝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始终和践行正确的教育。在暑期组织主题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高专校(院)长读书会,主题为依教的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主题为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县市区教育局长培训班,组织引导全系统领导干部坚想,先进教育,为深化、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基础。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组织纪律的监督检查,切实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党和方针、政策在教育系统的贯彻执行,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绝不。加强对执行中央八项及系列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公务接待管理,把清理整改违规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工作做到位。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教育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追责。
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强化委厅领导班子自身以及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严格党政同责,严格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多形式开展党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宣传教育,扎实组织党风廉政形势排查分析、廉政风险防控、党风廉政情况巡查和各项制度性审计及调查,着力加强预防工作,大力推进阳光办学、阳光招生、阳光收费、阳光采购、阳光食堂。定期开展正风肃纪检查。从严查处各类行为、不正之风和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努力为师生办实事。推动完成今年的10个方面实事项目。1.新建成标准化学校251所,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提高到93%以上。2.推动全省90%的公办中小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A、B等级水平。3.新建成中小学塑胶跑道163条,配以加强全过程环保安全检测和管理,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建有塑胶跑道比率达到90%以上。4.为中小学校配备20000套移动学习终端和200个校园网络中心,新开发10000个微课资源,新开发开设1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5.为农村中小学10000个教室照明。6.资助中小学校建成300个创新实验室。7.资助偏远地区建设100个标准化中学心理健康站。8.资助山区和海岛县(市、区)引进外聘一批中小学外籍教师。9.资助200名高校教师赴境外访学,150名本科生赴境外高校修学。10.完成杭州祥符桥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开工建设下沙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项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