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省民政厅承担了庄浪、通渭、永靖、礼县4个县的11个贫困村的帮扶任务。2017年经省上调整,我厅帮扶村全部在庄浪县,并继续担任省直组长单位。在帮扶工作中,我厅围绕省委省决策部署,紧贴民政职能,采取条块结合、纵横推进的办法,做到“五个注重”,推动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注重发挥组长单位作用,携手单位合力做好庄浪县帮扶工作。作为省直组长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光荣,积极配合庄浪县制定乡镇及村社《发展规划》,携手各单位认订近中长期《帮扶方案》,科学绘制“脱贫时间表”和“小康线图”。今年省上调整帮扶点之后,我们及时牵头召开了单位联席会议,并与各单位共同配合庄浪县完成了全县132个贫困村、2.6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复核工作。庄浪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977元增加至2016年的5739元,五年来该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3.67万人。
注重因村施策因户发力,扎实做好帮扶村和联系户的帮扶工作。我们分类施策的原则,采取“因村而谋、因户发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逐一规划脱贫致富方案。针对缺乏产业启动资金的问题,我们会同庄浪县及时出台了关于为帮扶村筹集创业资金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帮扶单位积极帮助帮扶村(户)筹资融资;针对缺乏致富技能的问题,我厅及时邀请农技专家,先后深入帮扶村集中开展种植、养殖、务工等技能培训120余场次。截至2016年底,我厅原来所帮扶的11个村已有8个村实现整体脱贫。
注重破解公共设施“瓶颈”,不断夯实帮扶村(户)发展基础。我厅紧盯影响和制约帮扶村(户)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下大力气帮助解决。庄浪县水洛镇新兴村地处“三山夹两沟”的河床地带,后山两条排洪主渠穿村而过,形成高悬河道,既群命安全,又耕地财产安全。了解该情况后,我们及时邀请水利、地质等方面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制定整修方案,争取项目资金,修筑了两条排洪渠,解决了群众的心头大患。
注重强化民政行业帮扶,着力打造帮扶工作“升级版”。习总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民政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扶危、济困、为老、助残、救孤。为此,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了全省民政系统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在庄浪县召开了民政系统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建立了融合推进、对口指导、考评激励等制度机制,努力从民政层面助力脱贫攻坚。2015年至2017年,全省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分别有149.4万人、141.1万人、132.55万人实现了收入上的“政策性脱贫”。
注重在帮扶中融会贯通,努力实现精准脱贫与民政发展互促共赢。我厅把帮扶点作为民政的“试验田”,适时解剖“麻雀”、查找症结、投石问,并以此为契机加快立法创制,努力从省级层面予以解决,真正使帮扶工作成为破解民政难题的“金钥匙”,成为助推发展的“千斤顶”。近年来,我厅推动出台的20多项惠民利民政策,都来自于帮扶实践,同时又反哺于帮扶工作。通过在帮扶中的不断实践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全省民政发展。在民政部组织的“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我省连续5年被综合考评为“优秀”,民政部还致函省委省给予我厅表扬。
2012年以来,按照省上安排部署,我公司承担了定西市、临夏州、甘南州3个市州20个贫困村的帮扶任务。具体帮扶中,我们既牢牢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脱贫退出的关键性指标,又避免“福利式”扶贫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以下做法,做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提高站位,积极履行帮扶工作社会责任。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金川集团公司作为省属企业,感到责任重大,光荣。我们始终把帮扶工作看成分内工作,作为落实省委省重大战略决策以及企业回会、工业反哺农业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任务,纳入集团公司的总体工作部署中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和特长,扎扎实实地做好帮扶工作。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常态化。一是领导班子每人带领4至5个单位联系一个贫困村,226名中层干部联系439户贫困户、52家单位和部室共同参与。二是在联系帮扶的贫困村设立常驻工作站,每站轮流安排常驻帮扶干部,门常开、人常在。三是制订了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帮扶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建立了由上到下的精细化工作程序。四是探索出“一目标”(确保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两途径”(产业培育和人才培训)、“三新运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四化要求”(市场化帮扶、组织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1234”工作法,使帮扶工作了“产业化扶贫”的道。
突出产业培育,大力提升“造血”能力。一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以及引进省外帮扶力量等方式,分别为安定区、积石山县、夏河县20个联系帮扶村培育开发村级富民产业75项。其中,肉羊养殖产业项目已覆盖安定区、积石山县帮扶村的所有贫困户,每户每年仅在肉羊养殖上获得的收入就达7125元。二是在夏河县实施畜草配套改良项目,引进优质犏雌牛390头,对退化畜种进行改良,仅此一项每年就使每户增收1687.5元;引进的小黑麦牧草已累计扩种至1.9万亩,直接受益农户达到1500多户。
注重人才培训,不断激发内生动能。一是先后组织153名两后生到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参加再就业或者创业培训。其中36名被公司录用,79人推荐就业,38人选择自主创业。二是成立“金川集团公司驻积石山县精准扶贫培训”,截至目前已有487人通过了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证率达到了92%。三是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共计培训28批4300多人次。同时公司每年都要对各贫困村涌现出的技能培训模范户、养殖示范户进行评选表彰、以代补。四是利用大坪村贫困群众立志脱贫、改变命运的“活教材”,激励农民群众的斗志。先后组织13批其他县区联系村的干部、贫困群众代表130多人次前往这所“大课堂”参观学习。汪洋副总理就曾在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称赞金川集团公司倾心培训农村人才的做法是“为农村发展撒下了火种”。
通过五年多的精准帮扶,我公司累计出资7020.91万元,帮扶的20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整村脱贫,整体脱贫率达到100%;439户联系户中有412户实现完全脱贫,脱贫率达到93.8%;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以上的有213户,人均收入实现小康标准的农户达到48.5%,农牧民增收步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如今,我公司帮扶力量已转战至深度贫困的临夏州积石山县8个村。我们将继续保持“投入不减、热情不减、措施不减”的良好势头,为全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陇南市政协机关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围绕“两不愁障”脱贫标准,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凝聚“四力”精准帮扶,全力助贫攻坚。
一是围绕改善基础设施“聚合力”。把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帮扶工作最主要的切入点,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发动群众自筹,使机关先后帮扶的25个村实现了水、电、全覆盖,消除了危房,建起了文化广场,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帮扶工作带来的巨大实惠。如在徽县麻沿河镇党政村,彻底解决了群众行难、过河难、吃水难等问题;在礼县中坝乡共同村,着力把该村打造成了半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是围绕培育富民产业“增动力”。输血扶贫为辅,造血扶贫为主,始终把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要。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和开展帮扶工作的重点,“一村一策”精准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协调各类惠农贷款,成立互助帮扶队、互助资金协会,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使联系帮扶的25个村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培育起了特色鲜明的富民产业,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动力,大大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三是围绕委员助推帮扶行动“创活力”。深入开展委员助推帮扶行动,广大政协委员积极行动,通过捐资捐物、技术培训、产销对接、劳务输转、法律援助等各种方式,帮助贫困村改善条件、发展生产。特别是围绕我市25个特困片区开展整区域帮扶,省政协、市政协、徽县政协将徽县麻沿河流域特困片区确定为开展“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帮扶行动”的重点区域之一集中发力。四年多来,省、市、县政协组织和其他帮扶单位累计为麻沿河流域落实项目36个,总投资达元;硬化通村道和村内道33.9公里,修建便民桥5座,建设便民活动中心8个,修建河堤6200多米,完成了9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798户群众饮水质量不优不畅的问题;修建村级公交车停靠站14处,彻底解决了全乡群众行难、过河难、吃水难、就医远等问题。并通过育苗等富民产业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使麻沿河流域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四是围绕履职尽责“传压力”。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四任政协换人不换“频道”,一任接着一任干,率先垂范,班子身体力行,为政协系统树立了标杆。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帮扶工作,通过提案、调研、视察、大会发言和专题议政会等方式,“走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使得社情反映更加准确、及时,更接地气,政协机关定期通报委员参与精准帮扶工作情况,传导了履职尽责的压力。截至目前,先后有720人次的市县区政协委员参加了政协组织的各项富民产业、民生工程的视察、调研,提出合理化638条,经归纳梳理后以调研视察报告和案的形式党委并反馈有关部门,成为各级党政科学决策的参考。
在陇南市政协机关的精心帮扶下,我们对口的25个帮扶村中已有10个村脱贫。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好政协机关自身优势,力争使全部帮扶村早日实现脱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院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合理安排审判执行工作,紧密结合所帮扶的村、户实际情况,帮、实意扶,取得了帮扶村综合协调发展、帮扶户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帮扶农村工作能力快速提升的显著成效。
一是深化,理清帮扶思。帮扶工作开始之初,大家的并不统一,针对该问题,院党组立即召开了帮扶工作推进会。一是组织全体反复学习习总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对精准扶贫的重要,认真学习了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样是的基本职责。二是把帮扶工作同审判执行工作一并考核评价,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完善帮扶措施,除了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梳理发展思、增强致富信心、给予适当资助等措施以外,更要紧密结合执案的基本职能,广泛开展宣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精心安排部署。院里成立了帮扶工梦见拉屎在裤子里作机构,健全了帮扶工作制度,根据帮扶的赵渠村、甘川村总体发展现状和帮扶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了《五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一是收集有关扶贫政策文件、基础数据、验收标准等相关资料,印制了《扶贫工作实用资料汇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手册》。二是选派2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协调能力较强的在甘川村驻村帮扶每年200天以上。三是把帮扶分编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帮扶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并严格落实。四是班子每月到户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两次,做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
三是积极协调项目,帮办实事。我院把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困难问题摆在首位,能协调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列入政策扶持范围。一是针对缺土地、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因学因病因灾等多种致贫原因,分别帮助农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输出富裕劳力、参加技术培训、贷款筹集资金、办理医疗报销等途径,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创业发展。二是帮助群众实施异地搬迁、危窑危房、修建水泥窖和小电井,解决住房饮水不安全问题,还解决了帮扶村的行难问题、电压偏低且电费偏高问题、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等。三是为帮扶村协调拨付建设资金,修建文化广场、建起农家书屋等,为学习工作和开展群体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是加强法制宣传,建设平安村组。我院把帮扶工作与法院的职能结合起来,组织帮扶广泛宣传基本法律常识,把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平安村组建设。一是分别在赵渠村和甘川村开展了5次宣传活动,重点讲授了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及邻里关系、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二是及时化解道修建、退耕还林、异地搬迁以及群众反映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土地侵权等矛盾纠纷问题。几年来,我院的帮扶干部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47件。
几年来,我院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帮扶工作中去,都会自觉地合理安排手头业务工作抽挤时间,奔赴帮扶村参与具体帮扶工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执案与帮扶工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保持帮扶工作制、规范化、常态化,为确保贫困村如期脱贫作出积极的贡献,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之。
自2015年7月在迭部县旺藏乡花园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兼任村第一之后,我和其他帮扶队员就把花园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与帮扶村群众一块苦,一起干,一天天着花园村的喜人变化。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同比增长15%。回顾两年多的帮扶工作,真可谓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必须与村“两委”班子紧密配合。驻村工作中,我们与村“两委”班子充分沟通,遇到事情集体协商、相互尊重,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的密切协作下,组织群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氛围更加浓厚,各项扶贫政策的推进落实更加有力。
二是做好帮扶工作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思决定出。我们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研究,走村串户深入家庭院落、田间地头,访村情、察,认真分析花园村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683”帮扶工作思,即实施好“农牧村党组织建设工程、贫困户精准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富民产业培育工程、村容村居美化工程、制定实施村规民约”等六大工程。建设好“村级道、人畜饮水、土地平整、引水灌溉、荒山造林、青稞、农网、生态文明小康村”等八个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动“高山养殖产业带、中半山粮经作物产业带、河谷苹果产业带”等三个富民产业,谋划了花园村的“花园梦”发展蓝图。
三是做好帮扶工作必须对接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驻村伊始,我们就把学习宣传、对接落实政策放在重要,全面系统学习了中央、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让自己首先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尽力当好政策的宣传员,让广大农民群众知晓政策、运用政策,用政策的威力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是做好帮扶工作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没有群众的主动参与,帮扶工作的成效就会打折扣。驻村以来,我们始终群众线,项目计划交给群众讨论,项目实施群众广泛参与,还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奔赴各村民小组,与贫困户群众面对面倾听意见,心贴心交流思想,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真正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6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与花园村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真正地融入农村,与农牧民群众交朋友、把他们当亲戚、为他们办实事,他们才会把你当成自家人,毫无保留地支持你。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不负重托、扎实工作,为花园村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家川县大阳镇是省列特困县的深度贫困乡镇。近年来,镇党委抢抓帮扶工作机遇,认真履行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全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7.89%下降到2016年的13.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3150元增长到2016年的4850元,累计增长54%,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第一、抢抓帮扶机遇,协调服务统筹资源。各级单位帮扶贫困村,对乡镇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和莫大的支持。为此,我们强化镇、村两级联络服务责任,积极协助帮扶单位搞好各项帮扶工作。一是抓好协调服务。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并推动帮扶单位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做到精准帮扶。二是主动汇报衔接。着眼于搭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平台,协调各级帮扶单位深入我镇实地考察、现场办公,有力地增强了大阳镇经济发展的后劲。三是积极发动群众。突出思想教育,深入宣传政策,注重典型引,把一些扶贫政策与群众参与情况挂钩,多劳多得,让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四是集中力量攻坚。统筹整合使用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项目资金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第二、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帮扶力量属地管理。认真履行乡镇党委牵头抓总主体责任,以最有效的工作措施、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靠实责任抓落实。建立了《帮扶责任落实反向测评制度》,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二是强化保障抓管理。研究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有力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发挥作用抓实效。指导帮扶力量配合监督落实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扶贫帮困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第三、紧扣着力重点,扎实推进精细化帮扶。紧紧围绕“两不愁、障”目标,一村一村查摆问题,一户一户校准档卡,一项一项核实需求,一条一条抓好落实。一是“一村一案”精准管理。巩固扩大“双线排序比对法”运用,实现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退出,做到扶真贫、真脱贫。二是“一村一品”产业造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推进“三大富民产业”提质扩量,有力推动帮扶工作由“输血援助”向“造血帮扶”转变。三是“一村一策”强化基础。严格按照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全面推进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夯实了全镇脱贫攻坚基础。
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支持配合好各级帮扶单位工作,大力开展“绣花”式扶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陈家屲村属二阴浅山区,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497户1952人,其中回族402户1610人,占总人口的82%。近年来,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6911元。在2016年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我们陈家屲村党总支部被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陈家屲村还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县级文明村、示范村等。
一是扶持,单位帮扶,干群努力,基础条件改“好”了。我们陈家屲村过去“穷”就“穷”在不畅、水不通、房不好、电不足,村民没盼头,发展没想头,致富没奔头。帮扶单位甘肃储备物资管理局来到村里以后,积极争取筹措各类项目资金,有效解决了制约发展的“水、电、、房、网、田”等短板问题。特别是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动员贫困群众抢抓政策补助机遇,从规划设计到选址、从组织实施到质量监管,工作队都积极参与其中。目前,陈家屲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完成80%的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前44贫困户在内的93户农户将搬迁入住。
二是发挥优势,自然,创新模式,产业结构调“优”了。基于回族群众善养牛、喜养羊这一特点,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进协会,种养大户进党组织,党组织促协会规范运转,协会促群众增收致富”的工作思,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推动致富能手和之间双向培养。目前已为67户农户每户投资了4000元,建设标准化圈舍67间,带动了家家户户发展养殖业近期,工作队还提出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工作思,围绕建设“一圈五园”乡村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积极推进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注重扶志,榜样引导,激发干劲,内生动力增“强”了。基础条件改善了、产业结构优化了,但能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要看贫困户自己有没有干劲。针对个别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的问题,帮扶单位谁积极、谁主动、谁有发展意愿就资助谁、支持谁,杜绝养“懒汉”,使其他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通过对比算账,倒逼,从安于现状中变为主动作为,树立起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现在我们村干部给老百姓说话也有底气了,群众发展有了想头,致富有了奔头,落实一些惠农政策也容易多了。
陈家屲村的巨大变化和群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都是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带来的,都是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换来的。今后,我们要不等不靠,发奋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