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计划> 文章内容

峡山区岞山中心学校构建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18-10-26 9:16: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姓刘女孩名字大全

  (通讯员 周正森 卢志芬 陈丽丽)峡山区岞山中心学校,创建于1952年,2014年9月1日正式更名为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岞山街道岞山中心学校。学校西临潍河,紧靠岞山山,校园内绿树成荫,优美,建造于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和现代化教学大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76721.58平方米,生均51.14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生均13.3平方米;绿化面积15077.9平方米,生均10.1平方米,各种花草树木50余种,优美。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室、餐厅、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卫生室、科技活动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学校教学区、运动区、活动区、实验区等规划布局合理。还有新建的300米塑胶跑道、计算机校园网,特别是式栅栏、立体型绿化,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学科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均按标准配备齐全,田径场建有300米塑胶跑道,设有篮排球场地,体育器材配备符合标准要求。实验仪器器材齐全,摆放规范,账目清晰,账实相符。图书资料、报刊的总量和生均数量达标,图书室内有账、明细、流水及借阅记录。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达到标准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教师用计算机、班班通、学科专用教室多配备和校园网建设均达到要求。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符合标准要求。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方面做到了各类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登记入账,账实相符,各类制度健全,管理使用规范。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4个班,小学22个班,共有1500名学生,121名教师。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全街道最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所有教师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为100%,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05人,研究生学历2人,其中高级教师12人,市教学能手10余人,县区级教学能手30余人。在市、区优质课评选中有70余人获。

  学校管理以“校长本身的管理,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普通教职工的培养管理,学生的教育管理”为基点。注重教师身心健康,用实际行动尊重和温暖教师,从而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形成一支敬业、博学、创新、奉献的教师队伍。选拔任用优秀教师到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建设一支“自主、合作、务实、创新”干部队伍,最终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事事都规范”的目标。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尤其是音体美等各项课程的开展,加强体卫艺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学校教学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1)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教材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形成共识,组织教师按照各类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

  根据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的要求,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设,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了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为加强课程管理,我校建立了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教学规范、教研组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检查管理、学生评价方案等。通过教学检查制度,教研活动规范等,加强沟通、监督与反馈,及时总结得失,对各种问题能够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

  (4)加强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了解自己的学生发展状况和教师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研究,注入学校地域文化特色,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方案,设计选定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与要求、实施策略、主要内容、保障措施、评价体系等。加大对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研究,尤其是英语口语、数学思维、语文阅读、艺术素养等课程的开发实施,确保课程全面落实到地。同时,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研究,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做到有主线,成体系。

  1.学校以校本为模式,积极构建学习、研究、交流等的教师发展工作,加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的活动开展,注重互助合作,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下大力气组织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课堂教学提高的平台,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在教师中营造比学赶帮的课堂研究氛围,激励教师深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2.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培训最佳的方式就是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每位教师购买相关的图书资料,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定阅《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刊物,做到专业阅读来服务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让教师成长更快。

  3.设计高效课堂的流程。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以一种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课程思。鼓励教师的个性化课堂的出现,让广大教师去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三部曲:一是深入解读课标和教材;二是把解读为教学设计;三是把教学设计展开为具体的、丰富的教学活动。

  建立合理的教研活动制度。学校以校本教研为基础,通过优课、微课、说课、教师基本功比赛等不同形式开展教研,在教师中营造比学赶帮的氛围,开展“同课异构”关注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激励教师深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对部分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实行“问题坐诊制度”,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研究、解决问题,经过反复听、评、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是一所没有生命力的学校。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以及立德树人形势的要求,我们把“突破点”放在了德育上。岞山中心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教师职业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构建了德育工作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1.改进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课等德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以德为本,构建特色树人校本课程体系。每一项课程都有自己的德育目标,学校确定总目标 突出育人目标,育人目标为第一项。特色树人校本课程包括五大方面:

  (1)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等,例如《传统节日课程》,我们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古诗词、典故、活动以及演变,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制作精美的卡片和手抄报等,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展示。

  (2)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学校设立了剪纸、布艺等手工课程。同时还设置了社会课程,对社会热点、、身边的事及时进行了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例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进行零食调查、食品安全调查等。学校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3)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拓展,如《特色与品格教育》,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对他们进行品格教育。物理、化学、科学、综合实践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通过《教具制作》校本课程,把学科知识综合化,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地理学科方面,则与本地情况紧密结合,形成地理类的校本课程《家乡》。音乐、美术、体育类,则是与之相关的活动课程,如三大球课程。

  (4)礼仪文明校本课程。通过画册、故事等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让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到人人讲礼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理解,互相尊重,以教师的文明礼仪促学生的文明礼仪,并把礼仪渗透到家庭和社会。

  (5)课程。学校组织了“小鸭”歌唱团、“美术”、“篮球”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和合作、探究等能力。

  为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学校强化学生活动设计和开展。一是活动的数量要增加;二是活动的设置要以孩子的发展、需求为主;三是活动过程中要关注过程的引导,让孩子学会观察、体验生活,表达;四是活动要有主线;五是活动评价要准确,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1.领导队伍: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中层、团委(少先队)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在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2.班主任队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实施青年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加快成长。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励制度,进一步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

  3.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团、队组织作用,培养学生教育、管理、约束、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各项教育法规,以为示范群体,开展师德、自查自纠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考核、惩机制,每月推出1名师德先进典型,并且不断丰富教职工的校园生活,让每个教师成为“有爱”的灵魂工程师。

  4.加强德育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和校外员队伍,完善表彰励制度。

  5.加快队伍建设。紧跟教育步伐,时代潮流,及时更育观念,党建引领,结合学校特色,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同向同心融合发展。如让干部开展争创岗位文化“先锋岗”,开展“双评双争双亮”活动,通过红色文化宣传,落实立德树人,让师生出彩。

  1.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公园景点、公益服务场所、农业生态园区等德育资源,建立学生素质教育特色体系,学校和中学青少年实践等合作,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2.促进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积极普及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和方式方法。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建设,依托学校办学资源优势,普遍开展学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美化校园育人,加强校园展示台、文化专栏等德育阵地建设。

  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增加学生阅读量。读书虽未成名,人格已趋高雅,阅读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进一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提到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泛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班队会、征文比赛、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强化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鼓励学校引进、培养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3.建立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小制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规范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不同学段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开齐开足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掌握。依托班团活动、学生活动、国旗下讲话、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配齐配优中小制教育员和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充分利用节日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开展踏青远足活动;在端午节期间,突出“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主题;充分利用“五四”、“六一”、 “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教育成效。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综合成绩始终位列全区前列。先后被授予国家“动漫教育实验学校”、市五好“四点半学校”、峡山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峡山区“课堂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举步扬帆风正起,乘风破浪正当航。教育内涵发展已是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旨,秉承“求实创新,至善”的校训,大力“团结勤奋,励志进取”的校风,以传统文化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创新,锐意进取,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力争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