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

冬天里 贫困户感受春天般的温暖 ——建瓯市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8-5-16 21:58: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东南网讯(通讯员 张名华)初冬的乡村,五彩缤纷的树叶与萦绕飘逸的晨雾相应成景,美不胜收。从建瓯市川石乡集镇前往该辖的外洋村,过去弯曲的土山,变成了平坦的水泥;沿进村,房前屋后整齐清洁,家家户户进行三格化粪池,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候车厅、风情街、祠堂、夫妻石苗寨公园、旅游公厕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建瓯市把扶贫开发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全市32位市处级领导直接联系36个贫困村、32位贫困户;69个单位610位科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57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联系帮扶6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学生(含初中三年级),并实行全市人员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3119名人员结对帮扶4801户贫困户。市扶贫办设计新版精准扶贫联系卡,将帮扶责任人的照片、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上墙,便于贫困户联系,也便于各级各部门干部把一系列帮扶脱贫的好政策成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截止11月7日,系统确认建瓯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01户、10947人,其中已脱贫2409户、5789人。通过实践,建瓯市走出了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知青扶贫、社会参与等不寻常的新子。

  在南雅镇伊村,患有腿疾的贫困户丽高兴地拄着拐杖,带着记者参观她家的厨房和卧室:“非常感谢党和!让我们住上新房。父亲和哥哥为了照顾我,就把我的房子盖在一起,这一层就是我的房子,就是父亲和哥哥的……” 记者了解到,丽的丈夫也是残疾人,现在闽侯县打工。丽满怀信心地说,她女儿现在读幼师,等女儿毕业找到工作,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建瓯市充分利用异地搬迁补助政策,在确保面积不超标、不举债、后续发展有保障的要求,实施“联户共建搬迁”“亲情融合搬迁”“产业增收搬迁”等多种模式,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同时,严格按照“四个步骤、审批、三榜公示”制度,扎实开展农村危房工作。今年,省上下达建瓯市工程扶贫搬迁任务700人,该市早安排、早部署,已经落实735人,完成投资2965万元,目前已经入住685人,入住率达93%。

  今年5月,建瓯市代表福建省顺利通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检查验收。“我原来住在川石乡后坪村大卷自然村,离川石集镇所在地有30多公里,现在搬到川石乡溪口村,距离集镇很近,找工作方便,小孩子上学也方便,日子越来越好!这一切都得感谢党和对我们的帮助。”川石乡贫困户李典文高兴地对国家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检查组说。据了解, 2016年,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国家任务数150人,该市完成45户、151人,超过1人,151人均已搬迁入住,入住率100%,搬迁对象精准率100%,资金发放到位率100%;易地搬迁45户脱贫32户,脱贫率71.1%。

  “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好,我看个病一分钱都没花!”11月26日,建安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某逢人就说。今年73岁的严某,入院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功能4级、心源性休克等,经市立医院全力抢救后出院时病情稳定,总费用21926元,农合报销13013元,医院为其减免费用8913元。

  为了将健康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服务到位。建瓯市卫计局有序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扶贫”工程,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患病人员设立5种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一人。截止目前,全市筛查出患13种大病人员共计184人,市立医院和市医结合医院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服务模式,同时,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叠加保险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今年1-9月,全市共补助城乡居民医疗补助对象1.9万人次,报销1368.42万元。

  “眼下柑桔价格还不错,比去年高,要加紧采收,趁着价高多卖点。”11月12日, 南雅镇黄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某兴高采烈的说道。今年柑桔果大味甜,目前,市场销售畅旺,收购价相比去年每公斤多出0.6元左右。南雅镇以黄园、太平、鲁口柑桔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格局已初具规模,通过阳光专业合作社、朱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等扶贫示范建设,建立“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合作经营,同时合作社还利用技术优势,开展田间课堂免费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保障,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建瓯市安排扶贫项目29个,总投资2.97亿元,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林下经济等脱贫项目,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尤为注重发挥全市253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势,带动贫困户982户3316人,推动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增收。记者了解到,双龙戏珠酒业与迪口镇西坑村联挂帮扶,创新实施“西坑红”老酒扶贫,每销售1瓶“西坑红”酒产品,就提取2元作为扶贫资金返还给西坑村集体,用于开展扶贫事业、实现整村脱贫。东游镇盛前村委为贫困户制定发展食用菌、养兔、养蜂等特色产业脱贫“菜单”,13户贫困户种植黑木耳、姬菇共15万袋,贫困户每年可创收3万余元,今年均可实现脱贫。

  小桥镇阳泽村以旺嘉食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向贫困种植户提供种子、肥料、种植技术,并定向收购贫困户农产品进行加工,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农产品销售等问题,同时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保障了贫困户的增收。今年,该企业招收贫困户11户31人,带动22户贫困户通过挂钩种植实现增收致富。建瓯市对能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适度放宽授信条件,特别是对预脱贫的贫困对象,放宽条件,简化手续,扶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小额扶贫信贷5413万元,其中贫困户个人申请贷款841户、3995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的经营主体申请贷款39户、带动贫困户247户,发放贷款1193万元。

  胡祖芳是房道镇潘坑村的贫困户。房道镇安排她到该镇立闽工艺有限公司加工制作纸灯笼。该公司已带动10户贫困户就业,并对在本公司务工的贫困户补助每月工资的5%(保底80元)。“既能照顾在集镇上学的孩子,又能赚钱,我很满意。”胡祖芳高兴地说。她制作纸灯笼很熟练,年收入达3万多元。

  瓯宁街道对贫困户进行灯笼加工培训,每位贫困户制作一个纸灯笼可获得0.36元收入,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通济街道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开展精准扶贫户慰问活动,分别联系了辖区的瑞明粮食加工厂、武夷宜家房产建瓯分公司等企业多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帮助。

  建瓯市将农村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提供“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 等优惠政策和就业创业服务。同时,在完成“春潮行动”培训2296人 、“雨露计划”培训1095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乡镇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对象的精准就业。今年来,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就业岗位172个(其中,享受公益岗位补助资金68人),解决贫困户就业172人;先后举办了电子商务培训班、山茶油与食用菌培训班、“中国结”工艺培训班等。仅万阳职业培训学校,就培养500多名月嫂、育婴师,并实现全部推荐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光伏发电项目好,解决了我们村集体脱贫难题。”12月7日,川石乡外洋村村彭金梁指着村里新建的50KW光伏太阳能发电站,联想起了村子的美好前景:从今年3月28日发电站建成到现在,已发电45580度,8个月就为村集体增加4.4896万元收入。这样下来,村集体年增收将达6.7万元。

  “帮忙填写申报光伏扶贫产业项目,申请5万元小额贷款,我们文化程度低弄不懂,前前后后都是村里的文书林联满帮忙的,有什么问题,也随时用电话联系我的帮扶责任人。”川石乡徐布村 贫困户黄传枝所说的光伏扶贫,是由市里2016年出资成立的绿瓯农村发展有限公司投融资平台对贫困户进行,每人最高可贷款5万元。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前三年每年固定分红3750元,三年后贷款由企业还清,贫困户在后7年的稳固期还能每年分红1000元。对黄传枝一家人来说,今年年底前将收到光伏扶贫产业项目的第一笔3750元分红,再加上锥栗、打短工等收入,这日子过得更踏实了。

  建瓯市将光伏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举措、重点工程,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为36个贫困村“量身定制”光伏发电项目。为解决电站建设资金问题,建瓯市积极争取资金来源,市财政向上级申请地方债券资金1900万元帮扶贫困村,安排用于贫困村光伏发电产业;市绿瓯公司为贫困户提供小额扶贫贷款支持,由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解决贫困户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问题。同时,对光伏电站建设和屋顶基础工程进行精准造价预算,并通过光伏专业生产销售企业比选,最后确定光伏扶贫项目工程整体发包单位价格为9.85元/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生产。今年1月23日,吉阳镇巨历口光伏电站第一个实现并网发电。截止10月30日,全市光伏电站累计发电59.96万度,实现收入58.76万元。目前,首批可供200户贫困户认购的1008KW的光伏电站已于今年6月30日建成,至今已发电13.07万度,实现收入12.81万元。

  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建瓯市从市直单位抽调12名工作人员到扶贫办,健全建档立卡台账,强化动态监管,同时实行“一季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实时工作进展,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治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今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12个、处理20人。

  本文来源于ipfs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