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编辑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了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来源。
2、对获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线,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从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校报编辑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和职业。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
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给我们修改,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同时我的新闻性、职业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了许多东西。我发现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运做的小部分人员,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
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才是最好的”,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必须有质量的。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标阅读群体定位上要准确。这一点是甘肃日新闻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
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便有了质量的,读者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虽然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一份面向校内师生的,它的发行量不太大。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一份好的,质量尤为重要。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和甘肃日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收益匪浅。
第一天去实习,我怀着既激动有有些担忧的心情。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实习的新闻,说他们在单位实习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是整天干着各种各样烦琐的杂活。我担心我会和他们一样。不过我也做了一定的心里准备。不管他们安排我做什么,我都会很乐意去做。毕竟我是来这里学习的,而不是来这里玩的。踏进办公室,我热情的和每个人打招呼。xx县实施“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突破年”,县上依托南梁纪念馆这个“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点”,做大做强红色旅游。xx特举办了“魅力xx”栏目。xx县正在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黄土风情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xx旅游形式。红色文化已经成为xx人民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遗。我被安排到“魅力xx”栏目组做编辑与播音工作。到了编辑室,李主任向我介绍了“魅力xx”栏目组编辑与播音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编辑播音生活了。
虽说第一天到编辑部工作就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学电影的怎么来这里当编辑了。但我总是笑着说,来和你们学习啊。我并没有把他们说的话当作是“泼冷水”,相反,他们的幽默风趣倒消释了我心中的陌生感。很快,我便和他们打成一片了。从我决定到实习开始,我就一直那句话——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也许经过的专业的编辑训底不是太厚实,也许我没有编辑部前辈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我依旧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我接手第一批新闻时,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暗暗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凭着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及经验审稿,修改。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都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为我解答,向我传授很多经验和知识。经过几次审稿,我发现,新闻工作者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因为新闻本身就会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每天实习回家后,顾不上一身的疲惫,我就钻进房间,把自己所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书全都翻出来,重新温习和学习有关新闻编辑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新闻及报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帮助新闻部的记者们修改了很多稿子。当我听到编辑部的主任对我的夸赞时,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的努力和自信,换来了他们对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我更加努力地投身于这份工作中。
10月12日至19日我跟随xx县县委常委、纪委、副县长、县政协副以及县发改局、旅游局、城建局、党史办及南梁、林镇乡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延安、重庆、广安等地,实地参观了旧址、纪念馆及市政规划建设,考察学习外地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及市政建设工作。在考察期间,我认真领导的安排,精心计划采访,以及摄象等工作。考察回来后,认真地将自己的新闻素材编辑整理,并且于10月21日第一次站在xx演播厅,开始主持“魅力xx”栏目。首播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经领导批准,我先后主持“魅力xx”栏目三期。不同程度上,对我的专业知识以及实习经验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编辑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没有就没有动力支持你前进。编辑部的工作者闷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支持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和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错误。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有人说,职场中常常会有或是些的人。在编辑部工作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些爱说闲话的女记者们。我刚来的那几天,就听到他们在议论,说我是来的或是说编辑部的主任对我很偏心之类的闲话。但我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走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尽管他们那样对我,我每天依旧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还常常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慢慢地,他们的态度不再冷漠,还常常主动帮助我。我想,人和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坦诚相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你身边的人。
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线,所以在去的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面对面》节目主持人。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大张伟经纪人刘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