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能源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煤电去产能愈来愈迫切,加之电建市场不规范现象丛生,市场监管缺位,多重因素叠加致使我国电建行业发展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电力建设火电板块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出现“双降”,资产负债率和已完工未结工程款呈现“双升”。
电建发展之困,引起了中电联的高度重视。为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发展现状,积极反映电力建设企业的,中电联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于2017年上半年开展了电力建设企业经营情况专项调研工作。中电联调研组相继走访了中国能建、中国电建总部,听取企业情况介绍;现场调研了河南工程公司、江苏电建一公司等6家省级施工企业,听取14个在建电力工程项目的情况介绍。针对电建企业“走出去”、开拓非电业务和介入PPP项目情况,调研组还专项调研了山东电建三公司、江苏省送变电公司等企业,最后形成了《电力建设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即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
“十三五”以来,电力建设“新常态”特征愈发凸显,传统产能过剩现象更加突出,电力建设招投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主要表现为:一是近年来发电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压缩,传统发电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递减,电力建设市场规模逐渐萎缩;二是国家陆续出台“压减已纳入规划、核准和在建的煤电建设项目”等宏观调控措施;三是市场化机制作用不断增强,电力建设企业呈现“强企更强、弱企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量的中小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四是2016年电力建设工程连续发生社会影响极大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引起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也出电力建设行业的深层次问题。电力建设行业发展处于关键节点,亟待深入研究提出综合对策。
目前我国主要电力建设企业有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核建、能建,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所属各省级送变电公司、各集团公司下辖的抽水蓄能、新能源等电力建设企业。此外,还有众多国有或其他经济性质的中小型电力建设企业、农民工分包施工企业等。按主营业务划分,电力建设企业可分为电力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调试和装备制造等企业。
主辅分离六年来,我国主要电力建设企业不断深化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力度。立足国内电源、电网建设市场发展同时,不断拓展非电业务和“走出去”的市场空间,2016年两大电建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已达5400亿元。
通过综合分析预测“十三五”时期电力建设市场前景,未来四年传统电源建设市场规模或将急剧萎缩,除水电建设投资已呈现逐年减少情况外,市场投资占比较大的煤电建设投资将巨幅下降是主要原因;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和近两年情况相比也是收缩态势。面对不断萎缩的水电建设市场,以及将大幅压减煤电建设规模,主要水电和火电勘测设计施工等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和经营压力。
伴随电力建设迅猛发展,电建企业规模迅速壮大。2003年起针对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电力工业在深化同时,以发展为中心不断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各电力集团企业和相关投资主体的电力投资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电力开工投产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满足电力建设市场大干快上需求,2002年后电建企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能力规模快速扩张。2002年至2008年期间,火电施工企业虽然年末在职员工数量变化不大,但企业现场技术和管理人员比例大幅上升,自有机械总台数和原值等指标增长均在50%以上。同时,这个时期农民工现场施工队伍逐渐形成壮大。
市场逐年萎缩致火电水电设计施工能力过剩。火电建设投资经过2004年至2010年7年多的快速发展,从2005年最高2271亿元逐年回落,至2011年降幅50%至1100亿元左右持续至今。火电建设市场规模大幅回落一半以后,火电设计施工企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在投资减半相应市场项目规模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火电设计施工企业规模能力明显过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甚至恶性竞争。水电建设投资2012年到达1239亿元顶峰后,四年间快速回落至2016年的612亿元。面对近年快速萎缩的水电建设市场,水电建设企业也面临火电建设企业同样的能力过剩情况。
占比降低且将大幅下降的火电建设市场。当前,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地区供应能力过剩。2017年初,国家能源局开展了衔接有关省区市“十三五”煤电投产规模相关工作,以规范煤电建设市场和调控煤电建设投产规模。根据分析,2017至2020年我国基本不会新开工常规煤电建设项目,且大量在建煤电项目要“停缓建”。照此推算,火电建设市场投资和建设规模将面临巨幅下降局面,而且这个趋势将是长期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