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工作报告正文就有A4纸34页,这个报告回顾过去五年来时,展望今后五年要达到“P年均增速8.3%以上、2021年破万亿”的奋斗目标,并为2017年定下“生产总值增长8-8.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预期目标,洋洋洒洒数万字,为我们的城市指明了哪些道?又了哪些新的“窗口”?又怎样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来为东莞提高吸引力?南都记者为你一文读懂。
今天早上9:00,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开幕,奏唱国歌过后,东莞市人民市长梁维东向全体代表、以及列席的政协委员作东莞市人民工作报告。在现场,会首现PPT版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东莞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更高起点”有多高?我们都知道2016年东莞P达到6770亿元,那些大而全的数据我们已经看过了,这次让我们看看东莞2016威水的几个亮点数据。
全市主营收入100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增至3家、11家和31家,超10亿元企业数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8家,总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国地级市第三。
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55亿台,约占全球的20%,主营收入近3000亿元,增长40%以上。
预计全市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达11000亿元和6500亿元,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和第4位,进出口总额增速10%,在全国五大进出口城市中位居第一。
那么东莞在这样的起点上,要进行进一步突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呢?梁维东在《报告》中分析,我们应该地看到东莞的这些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部市场复杂严峻,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同时并存,引进的重大项目建成产能尚需时日,新的经济增长点仍较单一,稳增长的基础有待加强。
2、新旧动能转换还处于胶着状态。传统的径依赖尚未根本转变,集约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扩大优质供给和有效需求难度较大,一些企业和行业仍缺乏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3、利益固化的藩篱制约了深层次的推进。随着步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累问题亟待攻坚破解。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观念、局部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状况、固化胶着的利益格局等,制约了东莞向纵深推进,统筹发展、拆迁、城市更新、“两违”整治等工作仍需加大力度突破。
4、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以及垃圾处理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水整治历史欠账较多,深度治理刻不容缓。
5、城市品质和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需求相比,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还需完善,精细化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化解社会矛盾和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有待提高,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仍待优化。
6、作风建设和履职水平仍需改进。一些干部存在“顺其自然”的工作心态,攻坚克难的锐气和韧劲不够,甚至消极对待、无所作为,影响工作推进。
面临这么多的问题,东莞如何“突围”?梁维东在《报告》中分析,东莞仍然是有历史机遇和“窗口期”,就要抓好新旧动能转换。
《报告》分析,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城市群正处于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周边中心城市作为产业高地和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东莞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的产业集群优势,正日益成为高端产业加速和产能扩张的首选之地,引来了新一轮产业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我们必须正视珠港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后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强力的感和紧迫感,抓住这3-5年的窗口期,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占据先机、赢得主动。”梁维东提出,东莞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全面提高城市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东莞是一个组团式的现代化城市,在后工业化时代,这种特殊格局很好地了高端产业和人才向往美丽小城和美丽乡村的追求,是东莞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优势和基础。但东莞也是一个地处穗港深经济走廊的典型通道城市,只有把城市品质和承载力提升上来,才能发挥自身优势,产生先进制造业“洼地效应”,与周边中心城市形成分工明确、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否则,高端产业和人才过境而不留,优质要素反倒因周边中心城市“虹吸效应”而流失。
我们必须强化‘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的,坚定‘产城人’融合的方向,力争通过三五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城市品质内涵的跨越,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梁维东
《报告》提到2017年的工作安排,今年东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8.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0%和40%,R&D比重提高到2.5%。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其中,这里再次提到了,东莞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的,将强化中心城区功能为先导,统筹推进市域顶层设计,研究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的系统和治理方案。加快城市更新连片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开发建设,每个发达镇至少实施1个城市更新项目,其他镇街实施2-3个,启动虎门站、东莞西站、东莞火车站、黄江北站等TOD开发试点,示范带动全市TOD开发。
软件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编制中长期投融资规划,完善债务管理,推广应用PPP模式,探索购买服务;创新交通、环保、园区开发、民生项目的投融资模式;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增强在公益性、战略性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