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部门对干部一段时期以来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做出的综合评价,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要处理好概括与具体、个性与共性、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处理好概括与具体的关系,防止“内容空洞”。目前,干部考察材料一般按德能勤绩廉的顺序撰写,在材料的分布上,主要强调材料框架的完整性,包括工作实绩、工作简历、惩情况、学习情况等各方面具体内容。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时要把有限的笔墨落在干部具体的“闪光点”上,对干部在关键时期的工作表现,以及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的典型事例,应浓墨重彩,对人物的描述充实饱满。对概括性的内容、干部表现不是很突出的方面以及其他辅助性工作,则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层次结构,为干部勾勒出一幅清晰丰满的人物“画像”。对干部的评价,应通过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分析、历史分析等手段,依据确切的事实和群众的合理意见,客观、深入具体地评价分析干部的功过。要突出实绩分析,深入分析干部的工作思、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以此评定干部个人的工作实绩,通过的分析来增强干部考察材料的可信度和力。
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防止“千人一面”。虽然大多数干部可能共同具有某种优缺点,但是其具体表现形式、方法、程度等各有不同,考察组应深入挖掘并准确把握考察对象的个性化信息。比如,“工作业务能力强”是许多干部的共同特点,但“能力”实际上可以分为突发事件处理、做群众思想工作、前瞻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再如,“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到每个干部则可表现为说话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说话层次清晰、条强,善于运用形象化语言等不同特征。考察人员应从不同角度予以个性化描述,使考察对象各具特色,形象鲜明。在反映干部缺点和不足时,要抓住主要方面,准确鲜明地表述,既不能,也不能淡化弱化,可以适当列举一些事例予以说明和解释,不要将工作上的失误、差错与个性上的不足、思维方式的欠缺混为一谈。要从本质上分析,抓住干部的主要缺点,不能主次不分,把缺点写得太多太复杂,或是把一个缺点在几个方面、若干问题上的表现写成是几个缺点,以致造成评价失准或不应有的偏差,影响干部的使用和培养。
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防止“结论模糊”。考察材料是考察最直接的体现,既不是各种现象、事实和数据的堆砌,也不是主观印象和表面感性认识的单纯定性结论,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要善于辨别。考察组要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若干不加修饰的定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中得出关于干部素质和特征的结论,然后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定性表述。当个别谈话的定性考察情况与测评定量数据不一致时,就要具体分析,查找出原因,不能离开定量数据只凭某个干部群众的一面之词轻率下结论。要善于精准用词。对干部素质和特点的定性表述要准确精当,不能把不同的特点混在一起,如描述一名干部事业心强的时候,不能描述该名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语言。更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能因为一名干部在某项工作中表现出色,就忽视其在其他工作中的缺陷。要善于归纳分析。对考察中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考察人员应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干部,避免形成“一俊遮百丑”或“一无是处”的错误评价。要结合班子运行情况、岗位职能要求和干部个人特点,提出明确的。比如,有的干部理论水平较高,但基层实践经验不足,可以明确将其安排到基层单位锻炼;有的干部综合素质比较高,但工作中却和班子中的大部分不合拍,考察材料可以明确将其交流提拔到外单位使用,这些明确的考察将为用人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 (来源:文|本报,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