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写得怎么样,不仅直接影响组织、领导和群众对述职者工作情况的了解、掌握和评价,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干部的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没少干,述职报告写得也不短,可是听来听去、看来看去,就是理不出个头绪来,很难让人通过述职报告对他的工作有个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从近年一些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看,在写法上都存在一些毛病。这些毛病如果克服和纠正了,述职报告的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
没有很好地围绕自己的职责完成情况来陈述,把个人述职报告写成“工作报告”或“经验介绍”。在述职报告中,过多地讲“我们单位”、“我们这个班子”如何如何,而自己的情况却很少反映出来。有的甚至把自己置于报告之外,不用“我”这个第一人称,令人无法了解“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在自己主管的工作中起了多大作用,取得了哪些成绩,自己与领导集体是什么关系,所在地区或单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自己有何关系。总之,在述职报告中形成的“我”的图像不清晰。没有很好地分清个人实绩与群众实绩,把集体的成绩全部记在个人功劳簿上。在述职报告中,大都感觉良好,列了不少数据、成绩,好像都是自己干的。把自己所在地方取得的成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好像自己“包打天下”,领导班子只是个摆设。事实上,一个地方、一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往往是很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视已取得的成绩,忽视存在的问题。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管哪个地方哪个人都有好的方面和不足。一个干部已取得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制约他取得新成绩和发挥大作用的是存在的问题。看一个地方一个干部的主流是对的,但也应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些人在述职报告中把能罗列的成绩都罗列到了,但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却讲得不够甚至不讲。对自身问题的摆出和检讨,用词大都语焉不详、高度抽象概括。有的在述职报告最后讲“当前工作思”、“今后工作设想”时讲得过多,冲淡了主题。在文风和格式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色彩。在述职报告中,很多词句干瘪晦涩,数据成绩多,概念多,反映述职者在工作、活动中的作用和表现少。
怎样克服和纠正上述毛病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围绕“职责”二字,突出一个“我”字。述职者必须明确是“我”述职,要述自己。“我”的述职报告就要紧紧围绕“我”的职责,把“我”在某个时期内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陈述出来。突出“我”的目的,是为了让组织、领导和群众了解“我”,更好地监督和评价“我”。摆正自己的。一个地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既是主管或分管领导个人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的结果,也是领导班子整体配合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述职时,必须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搞清楚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要把自己所起的实际作用反映出来,尽量做到有观点、有内容、有数字、有实例。同时,也不能把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成绩说成是主要领导的个人功劳。有些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方面的数字和一些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不一定都写入自己的述职报告,可以另附在述职报告的后面供组织参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旁人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要把握好述职报告的写作要领,既要实事求是讲成绩,也要一分为二谈问题。“掠人之美”不好,但一味谦虚也不可取。讲成绩或谈问题都必须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是一,二是二,把成绩讲够、问题谈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摆出,要有现实的勇气,少用一些语焉不详、概括抽象的词句,尽量把字眼、词句用得准确些。总之,要使自己的述职报告如实地反映出自己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怎样做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和效果;有哪些开拓性质的创新性工作,有哪些新的见地和行为,效果如何。让人既看到自己的作用,也看到领导集体的效能;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所在地方的变化;既看到可喜的成绩,也看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人亲自撰写。述职报告一定要由述职者亲自写,让人是一些个人述职报告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领导干部,自己所干的工作自己最清楚、体会最深刻,亲手写出来的东西才实在、可信。如果委托别人,最容易犯概念化、数字化的毛病,最容易把述职报告写成“工作报告”,也难以体现述职者的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现在领导干部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具备撰写述职报告的能力,所以述职报告应由述职者自己来写。属鸡的今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