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8-4-15 21:41: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引知名企业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建科技产业园,共提供600余个实习岗位,与参与企业共同抓好认知、专业、顶岗和毕业等四个实习实训环节,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性。学院还利用企业资源,共建教师工作站,推进学生成立创业企业,建立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制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校中厂”,以产促学,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共同进行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将课堂车间融为一体,将产品作业融为一体。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厂专业实施“双重身份,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具有学生身份和企业认证的“职工身份”双重身份,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职业能力培养。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建筑文化的博物馆、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技术开发的孵化地”的设计,采用“式结构”和“展示式装修”建造技术建设的建筑技术馆,使20000平方米大楼空间使用功能与实训功能双向结合,建成了融建筑文化、技术展示、专业训练、实训教学于一体的性教学与展览空间,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精湛建筑文化的熏陶。

  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2011年,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高等职业学校广泛搭建产学结合联盟平台,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内部机制建设,通过董事会(理事会)管理体制,改善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逐步建立起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学校更加注重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产学合作专业覆盖率、校企共同开发的专业课程比例、企业兼职教师人数等均有提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比例达到8.1%,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由校企共同开发的比例为12.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8万人,比上年增长20%。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内容,正由以订制接收实习生、毕业生为主向产学双方合作育人方向拓展。学院与圣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确定合作国家校项目的建设内容;与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牵手共建“沃尔沃集团卡车业务能力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填补了汽检专业大型柴油车的空白。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厂等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引进企业设备超过5500万元,“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超过600人;四川省在学院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学院与重装企业合作共建“四川工程产学研园”等。

  职业学院自2011年起,毕业生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信息化管理。每月汇总顶岗实习单位汇总表,专项检查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以及教师指导日志;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从用户管理、企业管理、岗位管理、查询统计、设置、信息公告诸多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学校更加注重提升自身技术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功能,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吸引行业企业更深入参与到学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过程中,提高育人质量。高职院校校均为企业培训达1241人次,比上年增长近三成;校均合作企业66家,较上年增加三成。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近5 年先后承担了部、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300多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6420万元。其中,2011年科研项目经费突破2020万元(此外,横向科研服务经费572万元);学院开发国家级二类新兽药2个,填补了江苏省二类兽药的空白。学院获得中华农业科技二等1项、三等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2项、三等3项,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1项。

  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修到哪里,校企合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提升服务行业企业水平。2011年,学院主持的中铁三局“大深度高水压条件下盾构管片背后注浆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阶段验收。学院为铁局、中铁三局广州分公司、地铁公司、中铁电气化局等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各地制定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全国已评估的院校达到400余所;1206所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学校覆盖率达95%;浙江、江苏、广东等省每年分析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67%的院校分析本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教育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布制度,2011年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237所高等职业学校撰写并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公布了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公开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正在成为高等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识。近50%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质量保障与监测机构,浙江省32所学校建立质量监测部门,校均专职监测人员4人。

  重视社会及第三方机构的质量评估成效初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估主体进一步优化,评估方式方法更加完善。以第三方机构为代表的评估,关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多所学校引入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专业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开展第三方评价,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参考。

  职业学院建立了“全程、动态反馈、持续改进、循环提升、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基于全面质量观,学院建立目标机制,每年从服务、服务主体、服务载体、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效等维度采用逐级分解的方式,确定各要素质量目标,形成质量目标体系;基于全程质量观,学院建立全过程机制,对招生、入学、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就业、毕业生、新专业设置等每个环节进行;基于持续改进和循环提升的原则,学院建立动态反馈机制,以质量部门、教工、学生、企业代表等为主体,形成每周通报和改进机制,教学质量循环提升;基于客户中心全员质量要求,学院建立年度培养质量报告机制;基于客户评价质量,每年各部门撰写基于数据的质量分析报告,汇总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向社会发布,接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合作伙伴、办学及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评价监督;基于质量卓越,学院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质量。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并逐步健全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了督导制度、毕业生调查制度,从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标准、关键要素管理、质量措施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总指出,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新类型,既就业导向更注重育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更重视大学文化和大学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高等职业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文化建设,注重把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融为一体,通过建设学校普识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人人成才,逐步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传承教育”,引领大学生传承优良传统和发扬时代。学院慈善文化,构建了“学院助困、企业帮扶、心灵关爱、互助成才、回报”五位一体的慈善爱心工程,设立慈善爱心基金,成立慈善爱心超市,形成帮困助学合力。学院整合近70年办学资源,建设了集农史展览、生物标本展览、植物和花艺展览于一体的农业教育博物馆,成为社科普及示范。学院还以南通籍老一辈家龙家属所赠900余册农业类藏书及研究资料为素材,建立“龙图书馆”和“瑞龙文化广场”等育人阵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大爱育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实施职业生涯发展引领计划、专业与人文素质提升计划、创新与创业素质拓展计划、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等,加强对学生人生与职业的引导。学院开展文化与专业双百讲坛,邀请著名学者和行业企业专家举办学术。学院还以青年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社会实践项目为载体,形成了“一滴水”、“红袖套”、“爱心小棉祆”、“首家爱心流动血库”等志愿服务品牌和三线城市新名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设了以孝文化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涌现了两名全国“十大孝子”、一名“全国模范”、一名“中华慈孝人物”。学院在全国模范谭之平的带动下成立了义工社,并联合武汉城市圈高校组建了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吸引了“1+8”武汉城市圈10万多人参加。学院“义工行天下”名列湖北省文明创建十大品牌。

  借鉴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高等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色,注重将行业企业文化精髓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源泉,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进一步缩小,学生职业和职业培养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挥社区教育和文化平台功能。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举办温商创业论坛、开通创业教育网络课堂、组织创业文化节,把“敢为人先”的温州人教育引入到创业教育中去;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为主要内容,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日周月”学风检查为载体,以早起、早练、早读和结合专业的晚活动,即“三早一晚”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把校园建设与区域旅游有机结合,整体创建国家3旅游景区,以成都标榜女红工艺博物馆、古今发艺博物馆、川西古典家具博物馆、当代土陶艺术博物馆以及民间传统养生技艺博物馆为基础,深层次全方位打造,成为一所国家级3A景区校园。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周边驻有军区领率机关和其他兵种、共31个团以上单位,他们服务社会的高校功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学院与石景山区委区和军区共同发起“强军育才接力工程”,为驻区部队现役官兵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实现官兵“入伍即入学、在伍有作为、退伍即成才”的目标了良好开端。

  教师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达到42万,教师队伍中具有行业企业从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国家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自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师资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数据显示,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更多招聘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24.2%,比上年度提高4.4个百分点。兼职教师承担了14.5%的授课任务,比上年度增加7.7个百分点;在兼职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中,实践课比重占83.6%,比上年度增加10.6个百分点。

  在高等职业学校自己的教师队伍中,有30.6%的人拥有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和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校均实践教学课时比重达到49.5%,比上年度提高18个百分点。

  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教师面临教学能力提高和专业能力更新的双重压力。《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出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正式启动,教育部还专门制定了《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确定了《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培训2011年度项目名单》,立项188个高职培训项目。高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有44.4%的教师参加培训,比上年度提高2.6个百分点;参加培训教师人均达到23天,平均到每个教师的培训日达到10.3天。同时,校本培训也日趋活跃,提高办学能力、专业建设和教学能力逐步得到高等职业教育战线:

  全面启动高职学校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国家、省、学校培训,确定20个省级师资培训和30个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习,承担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610人,组织开展省级培训2000人。

  教委委托该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承办“五说”系列活动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由校长说办学、教务处长学、专业带头人说专业、教师说课、学生说学,收到良好效果,并已经推广到本科院校,成为以“说”为特征的教师质量提升工程。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人才强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80.3%;学院在8个重点建设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主任共同担任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35.1%。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教学名师、行业名人”师资队伍建设,一批教师受聘县乡和企业任“技术帮手”、“技术总监”、“技术顾问”,例如受聘任科技助农公司总畜、现代化鸡场技术顾问、乡镇农业发展技术顾问、农化工程公司科技专家等,在科研服务“三农”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新进年轻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来自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缺乏准入要求,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亟待优化,这些问题仍将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有所增长。数据显示,当年校均教育经费总收入达8391.93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1.5%。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各项收入中,学费高达45%,学费所占比重仍然最大;其次是财政性经费,占41.9%,其中财政经常性补助与专项分别占26.5%和15.4%;社会捐赠和其他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2.1%和11.0%。从经费支出角度看,在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支出总量中,设备采购费、日常教学经费、教学及研究经费和师资建设费的比重均有所上升,占了经费支出总量的24.1%,与上年度的21.6%相比有明显提高,反映出高职院校对内涵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加大。

  201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高等职业学校逐步实现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从各地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来看,大部分省份低于当地普通本科学校的支出水平。《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达到5410.85元,只占普通本科学校的65%;全国只有高于普通本科,重庆、青海、海南、安徽和上海等5个省市不到当地普通本科50%。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并结合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江苏省、浙江省宁波市等地区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江苏省确定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系数,一般高职院校由普通本科的0.7上升到0.8;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由普通本科的0.75上升到0.9;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照普通本科标准,即1。在实际水平上,2010年江苏省普通本科学校生均经费拨款基数为7600元(不含专项经费),在此基础上理科系数为1.1,工科系数为1.2,农林系数为1.5,医药系数为2。这样,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已经超过10000元。

  近年来在公共财政资金尤其是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财政尤其是财政经常性经费投入不足,高等职业学校多元筹资能力不强,院校预决算管理能力和预决算制度的执行水平亟需提升,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三个重要文件,引导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显示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与发展的新亮点。

  从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出发,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引领的关键,在于高等职业学校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重视统筹,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要求制定和落实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使高职学校逐步实现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学校、行业、企业等的法律责任和,提高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首次明确提出,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点”上示范: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在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分三批建设100所高职院校。2011年,除上一年度立项的40所院校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以外,又增加了新立项的30所建设院校。

  高职院校建设明确要求地方要会同建设院校举办方,引导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计划项目的推进,有效拉动了地方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改善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带动了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例如,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国资委和工信委的支持下,联合行业协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重点转向服务全省装备制造业。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推进。例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过创新体制,与国际著名企业共建“WPP学院”和“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引入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学标准,整个教学开始向国际标准靠拢。

  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为契机,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到2011年,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共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专项经费达1.5亿多元,省财政按国家要求1:1配套投入。

  山西省专门组织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与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对口帮扶与交流合作活动,每所国家示范校选择两所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院校,开展“一帮二”对口帮扶活动。共有4所国家示范校与11所结对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湖南省在国家示范()建设基础上,新增一批省级重点项目推动高职学校内涵建设,包括示范性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等项目,省级财政投入9000余万元专项引导资金,带动地方、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投入上亿元。

  由“点”到“面”:全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这是中央财政第一次面向全国所有的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在每个学校重点支持1-2个专业建设。这标志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开始从“点”的带动转向“面”的拓展,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普惠项目”。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950所公办高职学校的1753个专业立项,总体布局结构符合国家“十二五”产业规划部署和重点发展领域方向。

  项目带动了各地建设重点专业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例如,开展“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2011年遴选确定省级财政支持的对接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91项,省级财政予以2470万元专项经费;云南省采取对原有专业进行“专业置换”(退1个老专业,补1个新专业)和新增设专业的方式,使高职设置19个大类的专业数达到1449个,并结合实际遴选了39个特色引领型、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国际合作型专业;福建省围绕省颁布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一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制订了集成电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工艺美术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软件产业等一批与产业调整振兴对接的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下转第七版)

  

关键词:顶岗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