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鼓是一种民间鼓乐形式,因以转身击鼓作为主要特色而得名,主要流行于襄汾县邓庄镇令伯村,翼城县王庄乡王庄村等地。转身鼓历史悠久,建国前一直专为迎神祭祀活动表演,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成为广大群众欢庆节日的一种娱乐形式。
令伯转身鼓的别致在于将四面鼓分别置于架上,八名鼓手两人同时击一鼓,用敲、打、撩、挑、擦、碰、搕等方法或击鼓心、或击鼓边、或击鼓棱、或击鼓帮,或双槌相击奏出变化多端的声响,并在演奏高难击鼓技巧的同时,作出灵巧的踏步悠步、掏腿、迈鼓、绕鼓、转身、换位、转圈等舞蹈动作,鼓点与舞姿互相融合,相得益彰。
令伯转身鼓的曲牌(亦称鼓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四十余个曲牌中,有表现各种击奏技巧的,如[扎唧咚]、[咚击扎]、[咚扎唧]、[咚咚唧咚咚]、[扎咚哪咚扎]、[卿咚扎]、[顶鼓槌]等;有表现各种舞蹈动作的,如[转鼓一]、[转鼓二]等;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如[抉面片]、[摘豆角]、[缠穗子]、[先生过桥]、[小娃摇耧]、[厦坡里滚核桃]等;有体现人们传统欣赏习惯的,如[珍珠倒卷帘]、[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狮子滚绣球]、[八仙过海]等;有反映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如[鹭鸳跌跤]、[狮子大张口]、[老官绊牙]、[麻雀喳蛋]等。这些曲牌,欢快流畅,悦耳中听,扣弦,从情绪上反映了人们欢欣鼓舞的心理,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玉米地里的大嫂